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儿时的老师,儿时的歌谣

北海日报 2015-08-05 11:32 大字

儿歌,在我们老家方言里称之为“村歌”,也就是村谣。

在那个时候,我老家,那个被山环抱着的小山村与外界交通只有一条细细的泥沙马路通往东平镇。山村没有通电,村里人多数是点煤油灯。夜里的乡村很宁静,我能在一片蛙声和虫声中看到满天星星以及成群纷飞在稻田瓜地上的萤火虫。

当时能听到的歌声除了当地民间戏剧里的说唱以外,最多的就是山歌和村谣。记忆中童年时期的乡村,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不唱村谣,几乎每天傍晚都有稚嫩的歌声从村里传出来,随着风荡开去。

上学时,遇到教语文的汝态老师,我才明白更多村谣的意义。它们不仅仅只是歌,它们是古人们用歌声记载的乡村生活故事。这些故事描述了农民们的劳动生活,乡村年轻人的婚嫁习俗,以及屋居风水等各种农村风俗。可以说每一首村谣就是一个流传百年甚至千年的故事。

汝态老师对村谣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常常用客家话带他的学生们唱村谣还有古诗。我经常在放学后被他留在学校,站在乒乓球台上大声读诗、唱村谣。受他的影响,我也深深地喜欢上了村谣。他有一句话:我们生长在一片风吹过都能响起歌声的乡村。当时还小的我并不能理解他所说的意思,以为他说凡是风一吹,我们村子里就有歌声飘起。当时我知道风能吹起落叶,吹动头发,吹起尘埃,吹动成片稻苗,却不知道风也能吹起一片歌声。

后来,在我上四年级后,遇到了更多老师,比如有儒雅气质的文安校长,全乡最帅的黄怀东老师,有讲故事天才的黄怀江老师,风趣幽默有才华的光方老师,很有风度又严厉有个性的王运松老师,等等。文安校长教会了我打拍子,在全校学生合唱时当指挥。怀东老师教会了我们跳舞,我在他的鼓励下第一次创作小品剧本,第一次当导演排戏。黄怀江老师让我阅读了大量课外书。光方老师教会了我演讲,并鼓励我大胆在讲故事比赛中讲自己编的故事。王运松老师在我写了一篇作文后高兴得拿去给全校老师们看,还专门骑单车把作文送到我家,跟我爸爸妈妈说了一句影响我一生的话:“写作不错,我看以后长大能当作家!”于是作家的梦想就如一粒奇妙的种子,悄悄地种在心里。

现在想来,儿时能生长在那个处处响起村谣歌声的乡村是多么幸福,能在童年时期遇到那么多好老师又是多么幸运!

新闻推荐

维护当事人权益 博白法院执行不手软

...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