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产创建促丰收 秋粮冲击“十连增”

芜湖日报 2013-09-24 20:22 大字

专家在位于沈巷镇螺百社区的高产创建示范片内查看稻田长势。见习记者 梅韬 摄

□ 本报记者 赵云涛

秋意渐浓,稻穗飘香。当记者来到沈巷镇螺百社区的庙于自然村,扑入眼帘的是田里稻浪滚滚,遍地金黄,稻身被饱满的稻穗压弯了腰。镇农技站站长任良告诉记者,这里是沈巷镇10500亩水稻百亩高产创建的攻关示范点,9月10日镇里对代表田块测产时,该示范点的最高单产达到867公斤。示范点主推的品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制的超级稻“Y两优2号”。

庙于村今天的一派丰产景象,过去只能出现在村民的想象中。“以前水稻品种多,农民不知道哪个好,各选各的种,一块地里看起来高高低低参差不齐,产量也上不去。”任良告诉记者,推广高产创建项目,正是为了扭转这种现象,其目的是通过技术集成推广,实现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以庙于村示范点为例,水稻从品种选择、种植、管理等每个环节都有专家全程指导,示范户还获得一定的补贴,如免费为百亩攻关点提供种子和肥料,给予高产攻关示范田人工插秧补贴,为百亩攻关点开展病虫害全程防控等。一旁的村民告诉记者,“自从搞了粮食高产创建后,种地可轻松了,什么时候该播种、该施肥、该灌溉,都有技术员来指导,打药也是统一打,根本不用操心。”

而在全市高产创建示范区中,得到的技术指导“规格”最高的,莫过于位于无为县无城镇凌井村的万亩高产攻关示范区。这是该县依托“国家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试验示范基地”项目打造的高产创建示范区,主推的同样是“Y两优2号”等超级稻品种。市农技中心水稻首席专家吴学忠告诉记者,早在水稻育秧时他和另一位专家就被派驻到示范区进行定点技术指导,县、镇抽调6名技术专家驻点抓片,负责技术培训和全程指导,7月31日,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甚至亲自前来“点拨”,市农委一位专家笑言这些水稻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惯宝宝”。结果该示范片不负众望,测产的理论亩产达到960公斤,实测也在850公斤以上,基本代表了全市超级稻种植的最高水平,达到了袁隆平提出的“三分田养活一个人”的要求。

记者从市农委获悉,芜湖市从2008年开始启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截至去年,芜湖市五个县区先后承担部级高产创建示范片80个,其中水稻示范片58个,面积68.69万亩,今年又新落实水稻示范片28个,水稻产量有望实现“十连增”。而通过高产创建活动,一批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得到集成推广。目前芜湖市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主推品种覆盖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100%,示范片全部实现了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统防统治,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和水稻机械插秧面积占38.5%,水稻机械化收脱面积达到100%。

无为县严桥镇种粮大户万士水今年承担了凌井村百亩高产攻关示范区的机械化育秧,他告诉记者,示范区采取自愿有偿的原则,吸引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等参与高产创建,有效引导耕地向种粮大户集中,“示范片产量高就是给我打广告,育的秧一年比一年好卖。”市农委人士告诉记者,芜湖市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技术研究,吸引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围绕高产创建开展栽培技术研究和集成,在综合分析示范片气候、土壤、水源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分区域、分作物制定高产创建栽培技术体系,形成各具特色、不同生态类型的技术模式,为以点带面、大面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供支撑。

新闻推荐

文化惠民 城乡统筹 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湾沚镇鲁村休闲广场,孩童在阳光下荡着秋千。陈剑 摄芜湖县红杨镇六桥村,民间艺人制作板龙灯。杨大伟摄...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