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惠民 城乡统筹 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芜湖日报 2013-10-16 20:22 大字

湾沚镇鲁村休闲广场,孩童在阳光下荡着秋千。陈剑 摄

芜湖县红杨镇六桥村,民间艺人制作板龙灯。杨大伟摄

城乡统筹 

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命脉,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芜湖市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原则, 以农村文化惠民工程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经过扎实推进,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城乡融合、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丰富和拓展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力保障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民生为先,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没有基本的文化设施农村文化工作就难以开展,广大农民群众就无法享有基本的文化权益。

芜湖市从文化惠民着眼,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满足农村文化需求的网络体系。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从2009年开始,芜湖市积极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全市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且均符合或超过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制定的《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成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文体活动中心。二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设立了送电影下乡进社区专项资金。市文化委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和设备支持,及时进行全市所有行政村数字电影网点的布点,实现了数字电影农村全覆盖。芜湖县、繁昌县制定了农村电影放映财政补贴制度,繁昌县专门出台了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放映政府采购制度。50个农村电影放映队常年深入基层,在全省率先完成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2012年共放映电影1.36万余场。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市、县(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依托,建设市、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乡镇(街道)基层服务中心,并在每个示范村建立服务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硬件设备全覆盖。顺利完成了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任务,硬件超前、服务领先,达到或超过了东部地区的建设标准。2012年芜湖市完成3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任务,2013年再建25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四是农家书屋工程。全市建成农家书屋909个,藏书达到2000册以上,实现全覆盖,并已向城市社区延伸。

二、城乡联动,积极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高。我们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按照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统筹规划,从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开展了一系列具有芜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品牌文化活动,用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方式。每年举办全市社区文艺擂台赛、社区文艺展演、社区艺术节等活动;全市农村连续多年开展民俗表演、龙舟赛、元宵灯谜会等活动。无为县以“天天有舞会、周周有晚会、月月有比赛”为主旨,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比赛;芜湖县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在各镇居民小区举办广场演出,为乡村数百名文艺爱好者搭建了展示才艺的平台;繁昌县举办“民俗文化活动”、“繁昌民歌演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社区文艺演出、送戏曲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南陵县组织开展春节灯谜会、节庆文艺展演、书画系列展览等。积极开展文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工作,全市共有文化辅导员500余名、各级各类文化志愿者2600余名,他们长年深入农村开展文化辅导、培训、创作,多形式、多渠道地提升了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

建立城乡文化援助机制,大力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坚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将文化送到广大农民群众身边。市级文化部门年均送电影1.3万场次、送图书2万余册,送演出下乡120余场。市文化馆创建了15个文化活动基地,6个未成年人活动基地,4个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点,建立和完善馆业务干部对口联系基层工作制度,为乡镇提供各项文化服务。开展经常性的面向农民工文化培训,组织馆办文艺社团积极深入农村、社区、广场、建筑工地巡回演出,组织文化工作者走进基层辅导献艺。2012年培训农村文化骨干520人,下乡指导人数达277人次,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政策调控,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倾斜力度

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是农村文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这几年,无论是制定实施意见,出台专项政策,还是在具体工作中,芜湖市都把农村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保障对象加以体现。依据国家、省有关政策以及《中共芜湖市委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修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关管理办法。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制定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文化援助政策,对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增加服务的资源总量。先后制定下发了《芜湖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意见》、《关于做好芜湖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实施意见》、《芜湖市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考核办法》、《芜湖市公共电子阅览室考核办法》、《芜湖市文化委 芜湖市财政局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强化文化对口支援,加大文化帮扶力度,加快城乡文化协调发展。2008年,芜湖市文化馆、图书馆率先实行免费开放,目前,全市已建成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都实现免费开放。2009年以来,全市已有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1个电子阅览室、909个农家书屋等通过纳入民生工程得以提前建成。在确保每年对文化事业经常性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幅的同时,文化事业发展费全部用于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和以奖代补,连续四年对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进行以奖代补,累计金额达到200余万元。

四、管理创新,探索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要创新管理,建立相应的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从而保证农村文化建设持久稳定的发展。为此,市委、市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并实施了公共文化服务考核制度,市民生办、市文化委每年对各县、区开展包括农村文化建设在内的文化工作目标考核。实行文化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形成了完整的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评估机制体系。各县区也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其一,每年对镇、村文化设施运行与管理进行督查、通报、考核和奖惩。开展等级文化站创建活动,制定了等级文化站评定标准,从领导重视、基础建设、队伍管理、文化活动等方面对各镇文化站进行综合考评,提高各镇文化站科学管理水平。

其二,整合共建,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与农家书屋建立长期帮扶联络关系,定期为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并通过举办讲座、读书活动等方式,引导农民读书。将“农家书屋”与“会议室”、“文化活动室”等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根据农民需求及时调整出版物供应,逐步实现县、镇、村图书资源共享。

其三,创新工作举措,以财政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为镇文化站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为村农家书屋选聘图书管理员,工资由县、镇、村三级按5:4:1比例承担,列入年度预算;同时,县财政按每年定额下发补助经费。

齐备的设施,完善的政策和符合农村实际的长效运行机制构成了系统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芜湖市农村文化建设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影响,形成绚丽多彩的农村基层文化景象,最大程度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市文化委)

夏光发

新闻推荐

集聚优秀人才资源 助推首位产业发展——访无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郑刚

□ 本报记者 江晟 实习生 祝婷 张敏“今年上半年以来,无为县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电缆产业总产...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