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名村级“当家人”共话建设美好乡村——既要“面子光”又要“里子亮”
党的十八大吹来“三农”发展的阵阵春风,“美好乡村”建设捎来江淮农村跨越的新契机。最近,十余名村级“当家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心愿。
乡村经济待“唤醒”
“集体家底厚、村民生活富,才能稳得住美好乡村建设的成果。怎么富?还要靠产业带动! ”省选派干部、颍上县陈桥镇三王村第一书记曹瑞峰呼吁,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涉农部门应主动下村,将项目送进村,同时,还应整合涉农资金。
“村级经济发展需要大项目,但基础性的小型产业也不能少。 ”近年来,六安裕安区苏埠镇苏南村书记徐师龙领着村民,把“苏南豆腐”、“手工挂面”等传统手工业打出名气。在他看来,传统手工业等基础型产业虽然单个体量小,但风险小、原生态,更有带动性,能实现全体村民创业。 “这些‘草根经济\’才是当下农村真正需要的,希望能加大扶持力度。 ”“发展乡村经济,农业产业化项目不可少,但项目申办的程序太过复杂,没有一两年是下不来的。 ”说起产业项目,肥西木兰村书记罗授波也期盼:简化乡村产业的项目申报程序,能及时实现项目扎根。
“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曹瑞峰还建言,政府部门要转变“一味给钱”的扶持理念,在资金投入同时,还应引导各村主动探寻发展的路子。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书记杨龙和也深感 “农民的发展理念亟待转变”,如何改变?在农民培训上下功夫。“农民培训课程的设置应自下而上、因地制宜,这样的培训才有含金量。 ”
环境卫生要投入
“既要‘面子光\’,又要‘里子亮\’。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但一些乡村的新建小区却是 “外面看了像欧洲,里面看了像非洲”,环境卫生状况堪忧。当涂县太白镇鑫龙村书记陈邵霏最期盼的,是美好乡村建设能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环卫设施。
同有此盼的还有肥东撮镇镇建华社区居委会主任杨年举。目前,建华社区虽有一支30多人的保洁队伍,但垃圾处理却令人头痛:“村子周边没有垃圾中转或处理站,如果全部送到城里处理,成本太高,大部分垃圾都是在废弃塘坝里填埋。 ”这一无奈之举也给乡村环境留下隐患,杨年举为此呼吁,垃圾中转和处理站应向农村延伸。
近两年乡村环境问题备受基层干群关注。祁门县大坦乡大中村 “村两委”委员廖卫星说,村里去年启动了清洁工程,添置了垃圾箱、垃圾池等设施,但因乡、村财力有限,陷入了“没人保洁”的尴尬;淮北市烈山区杨庄街道黄桥村书记牛孝峰表示,今年4月村里招聘保洁员时,每月400月的工资根本招不到人。眼下全村20个村民组只有3名保洁员;而贵池区马衙街道白沙村村干钱立新则希望能建立监管机制,“对保洁员的出勤、垃圾设施的维护等进行长效监管,确保乡村永远美丽。 ”
文化建设需加强
作为幸福村的“家长”,杨龙和一直把“村民活得乐”作为村子发展的重要目标。2006年,幸福村就成立了农民文艺宣传队,如今,这支宣传队已成为全省首家村级农民艺术团,为村风文明、村务顺当做出不小的贡献。他希望政府能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让乡村都能“因文化而改变”。 “越来越多的农民土地被征用或流转,闲下来的庄稼人渴望文化娱乐活动。 ”蒙城县庄周办事处王桥村书记叶松也期盼:“活动广场建起来、农家书屋门常开、健身器材多起来。 ”
“文化的正能量一旦在农村占领阵地,美好乡村建设将势如破竹! ”驻村已近三年的曹瑞峰对此感触颇深:“现有的‘送文化下乡\’持续性不强、涉及面不广、群众参与度不高,应多举办农民参与的活动,把文化的种子留在乡村。 ”而年轻的“当家人”陈邵霏,眼下正准备邀请市里的道德模范来村,“人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弘扬文明将会让‘小家美满、大家和谐\’! ”
本报记者 钱程
新闻推荐
以前家家户户门前的草堆、厕所、破猪圈,如今被整理为成片的果蔬园地;曾经的死水沟,眼下成了畅通渠;过去人迹罕至的杂草滩,正在变身休闲健身场,就连废弃的老农具也成为“农耕园”里的陈列品……“还是请...
当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当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