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照片记录百年家族史

阜阳日报 2015-06-12 20:52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尚原野

近日,家住市公路局南城河安置区的尚庆余整理父亲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张拍摄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全家福老照片。这张照片与其他五张曾祖父的生活照构成一组,反映了晚清时期一个官宦家族在山东胶州的生活场面。

今年66岁的尚庆余是阜阳市公路局退休人员,老家在太和县赵集乡尚寨村;他的曾祖父尚国泰是清同治十年的武进士,后在山东胶州做官。这六张珍贵照片均拍摄于曾祖父在山东做官期间。

兄弟同年武进士

   武进士是中国古代在文科举之外另外一种选拔武官的考试制度。从《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武殿试金榜》中可以查到,尚庆余的曾祖父尚国泰(排行老大)和其弟尚国瑞(排行老二),分别位列第三甲第十五名和第三名,赐同武进士出身。

“曾祖父兄弟俩考上武进士以后,就离开了太和老家,一直在京师同治皇帝身边做侍卫。”尚庆余告诉记者,曾祖父共有兄弟七人,在当地以习武闻名。同治帝驾崩后,曾祖父尚国泰到山东胶州做官,官至四品。尚国瑞则参与了中法战争中的北宁之役,担任都司(清代绿营军官职位,秩四品,分领营兵),驻守涌球(今属越南)。据《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北宁之役中的淮军黄桂兰》一文记载,在北宁之役中,尚国瑞受微伤,苦战不能撤。后来,他又参加了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增援清军的对法战争,为国捐躯,官至二品。在现有的六张照片中,有四张是尚国泰中年时期的照片,其中,两张为身着官员便服坐像,一张与两个幼年家童的合影,一张袒胸露乳静坐炕席,反映出当时的家庭生活景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尚庆余曾经按照父亲的要求用最新的复印机复制过曾祖父的照片。经过一定比例放大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说这张照片看起来非常像西方的油画。“在照相机传入中国以后,掌握专业摄像技术的人除了外来传教士就是归国留学生,他们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应该都受到了西洋人物画不同程度的影响。”尚庆余说。

抗战初期迁回阜阳

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山东大部分区域。当时,尚庆余的曾祖父、祖父都已经去世,祖籍胶南的祖母带着一家老小投靠尚庆余的姑爷爷——时任阜阳城防司令的倪金镛。随后,曾祖父尚国泰也归葬阜阳城南王店附近。

“曾祖父在山东做官期间,在太和老家置有地产,交由亲戚管理。”尚庆余告诉记者,他的祖父在家中排行老二,在父亲尚健民三岁时病逝。祖母回到阜阳以后,费了很多周折才把这些地从亲戚手中要回来,后来这些地被分给了祖父辈,土改后收归国有。而尚庆余的父亲尚健民则一直在刘德武医院当学徒,后来担任市医院外科主任,是当地有名的外科医师之一。在这六张照片中,有一张是尚庆余的姑奶奶倪尚氏与姑爷爷倪金镛的合影,从两人的服饰和神态来看,拍摄时间应该不晚于1922年豫西匪首老洋人洗劫阜阳城。由于当时的倪家与安徽督军倪嗣冲是本家,家境非常殷实,直到解放前还是当地有名的富裕人家。

倪尚氏一生没有子女,解放后就住在大寺街南面的一处小屋里,与尚健民居住的阜阳地区人民医院职工宿舍相隔不远。逢年过节,尚庆余都会在父亲安排下,跨过一条小沟去接姑奶奶到家里吃饭。“姑奶一辈子喜欢说笑,还养了一只羽毛鲜亮的黑公鸡。”尚庆余回忆说,姑奶奶和祖父一样,都出生在武进士家庭里,她自小在山东胶州长大,双手都能打枪,1958年去世。

书籍字画破坏殆尽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家里的花瓶砸掉了,字画也烧掉了。”尚庆余回忆说,当时,父亲的书房里还有一本线装的《红楼梦》,后来也让红卫兵搜去烧掉了。十年动乱期间,父亲是当时阜阳地区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加上家庭出身不好,一度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家里是不敢放这些旧东西的。

据老一辈人回忆,尚庆余的曾祖父在山东做官期间曾经有很多家眷、府衙,让人不敢小觑,光是沿街的房子就有十几间。祖母从山东胶州带回的生活用品和字画书籍,绝大部分都在十年动乱期间被破坏殆尽,只留下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勾起后人的无限猜想和回忆。“二十多年前,家里还有一个刻有‘玉石山房\’的印刻。”尚庆余的爱人告诉记者,“玉石山房”应该是曾祖父书房的名字,这枚玉石印刻上还雕刻有一只小乌龟,造型非常古朴精美;可惜的是,后来被孩子玩丢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找到。

“这六张老照片如果不是被父亲夹在了相框的后面,肯定也在十年动乱期间毁掉了。”尚庆余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这些相片一直由父亲自己保存,儿女都很少见到。直到父亲2011年12月30日仙逝,家人才把这些照片翻出来,并在网上查阅了很多有关曾祖父兄弟俩的资料。

全家福背后的更多信息

   尚庆余告诉记者,他父亲在世时,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了医院的工作上,很少提及这个家族的历史。1974年,父亲曾经到胶州探亲,祖母的亲属也到阜阳回访过,由于两地相隔一千多华里,亲戚之间走动不多,也很少有书信往来。只有这几张拍摄于胶州的照片,记录着当时的家庭成员数量和基本的生活情况。

从最近发现的这张有八个人的全家福上能够看出,背景是一处砖木结构的房屋,坐在板凳上的曾祖母左侧有一花架,上面摆放一只带底座的釉色花瓶,花架前的地面上有一株盆景,曾祖母的怀中还抱着一只大狸猫。当时,曾祖父可能不在家中,也可能已经不在人世。祖母怀中的尚健民大约有一周岁光景,从他88岁高龄仙逝的年代推断,这张照片的拍摄年代应当不晚于1925年。尚庆余告诉记者,照片上左边第二个人就是他的姑奶奶倪尚氏,此时是没有出阁还是归省在家现在还不能确定。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喜欢猫,结婚这么多年,家里一直都养猫。”尚庆余的爱人告诉记者,儿子的爷爷、姑姑、叔叔都喜欢养猫,照相的时候也要抱着猫,这一点跟曾祖母的生活习惯非常相似。

挖掘家族历史要趁早

   多年来,尚庆余一直在收集整理与两位曾祖父有关的历史资料。然而,由于工作和家庭多方面原因,资料收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我快70岁了,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到老家太和查阅家谱,再到山东胶州寻找县志,以后可能就没有精力做这件事了。”尚庆余告诉记者,曾祖父考中武进士到现在只有一百多年时间,从授官胶州到迁回阜阳也有半个多世纪,像这种有一定影响的官宦人家,应该能在地方志中找到相关的文字记载。退休后,尚庆余一直忙着照顾年过九旬的母亲和正在读幼儿园的小孙子,很少能抽出时间去查资料。这次整理父亲的遗物,家人意外发现了这张全家福,让他再次下决心把家族的历史搞清楚,了却一个多年来没有完成的心愿。

尚庆余表示,从祖母带着一家老小回到阜阳老家已近八十年时间了,这段历史是非常清楚的,只有曾祖父在胶州做官的那段历史是一片空白。六张老照片能够说明当时家族的地位,然而,照片背后的家庭生活情况却没有搞清楚。曾祖父半个多世纪客居他乡都做了哪些事,为官一方有没有大的作为,这些都值得子孙后代挖掘考证。

新闻推荐

记者宋玉洁省编办副主任张强率省政府办公厅

本报讯 (记者 宋玉洁)7月7日,省编办副主任张强率省政府办公厅医改工作督导组一行来阜,就阜阳市深化医改工作进行督导。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卢仕仁出席汇报会。   会上,督导组听取了阜阳市医...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