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刘家的三夏总结会

阜阳日报 2015-06-15 08:51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关加加

刚把5亩地的玉米播种下地,6月10日一大早,刘超金的妻子王贵萍就开始张罗开了,逛集镇、进超市、下厨房。临近中午,小鸡炖蘑菇、红烧猪蹄、辣椒炒肉、冰镇啤酒、清凉大西瓜……丰盛的饭菜、饮品准备就绪,一顿“合家欢”就此拉开了序幕。

家住太和县阮桥镇阮桥村小刘庄的刘超金,今年57岁。原来,今年夏收夏种,老刘的俩女婿和侄子帮了不少忙。这不,刚忙完地里的活儿,老刘就打算一家人一起吃个饭,说说话,聊聊夏收夏种的情况,也算是答谢宴了。

“现在真是赶上了好时候!”一番交杯换盏之后,老刘在饭桌上开了口。他说,20年前,每逢麦场大忙季节,挨家挨户天不亮就要起来(镰,一大早就来到麦田,一个割麦好手吃喝在田里,烈日下镰不离手,累得腰酸背痛一天下来最多割一亩小麦,也仅仅是完成割麦这样一道程序。割的麦秸随后要用架子车运到打麦场,晒上两天后,再用拖拉机带着石磙碾压。等天好时,还要看准风向到麦场把麦扬出来。

“这些程序走下来,一亩小麦大概需要3天时间。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夏收夏种时间撵得紧,一个小时都不能耽误,耽误一个小时,玉米秧苗前一耧后一耧中的长势都不一样。忙得人像个机器似的,不停地运转,心急火燎的,加上天气炎热,半个月下来累得直不起腰。现在不一样了,收麦种玉米,跟平时没啥两样!”老刘开心地说,他家里有5亩小麦,是自家女婿开着联合收割机收割完的,侄子开上三轮车帮着拉回家就行了。

“现在,各种农机进了田,收割、施肥、播种、打药全交给机器,再懒的人都能把地种好。”刘超金笑着说,今年村里的秸秆直接还田,连收带种,两天时间就完了。小麦一亩地收800多斤,价格还不错,每斤1块到1块1毛多钱,现在就等着卖粮时数票子啦。

作为农机手,老刘的大女婿夏怀亮对农业机械化更有发言权。夏怀亮说,如今,一台“新三王”联合收割机在田里一个来回10分钟就能收一亩地,一天能割麦脱粒100多亩。夏收夏种中,大型联合收割机、播种施肥机等农业机械登场,使得劳动力数量、劳动强度和时间都大大变小、缩短,为农民种田提供了极大便利。

“这几年,国家对购买农机的补贴力度大,农业机械得到了长足发展。”夏怀亮说,干农机手这一行,也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挣个十几万元。

期间,老刘的二女婿郭兵除了帮老丈人拉麦时出点力气外,并没有为收麦、夏种而忙碌,而是开着自家三轮车到集镇上卖起了西瓜。自从2011年,郭兵的小儿子出生后,他和妻子就没有外出务工,而是在家

新闻推荐

太和县倪邱镇木庙村村民张杰收到了一张自己再也无

本报通讯员马振东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