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机械化收割为何难推广适宜机收的油菜品种少、机收损失率高是主因
[摘要]适宜机收的油菜品种少、机收损失率高是主因
油—稻是安徽省长江流域农户的主要种植模式,与稻谷相比,油菜种植机械化率不高,特别是在收割环节,机械化程度更低。众多农民来电呼吁,希望油菜机械化收割能加速推广。那么,目前油菜机械化收割率的原因何在?
油菜机收率不到一成
舒城县舒茶镇龙王庙种植合作社今年油菜种植2000亩,油菜单产在150公斤左右。 “农户收割油菜全部是手工操作,与小麦相比,特别费工费时,很累人。 ”该合作社负责人杜世兰对记者说,收获一亩油菜,一个劳力需要用2天时间,在当地一个人工最低也要60元/天。
枞阳县金社乡现有油菜种植面积6000多亩,今年油菜籽单产达到了200公斤。“现在还是全部手工收割。”该乡农技站站长吴彭龄告诉记者,由于地块高低不平,大小不一,油菜收割机操作难度大,影响了油菜机收的推广。
记者从省农机推广总站了解到,安徽省自2000年开始推广油菜机收以来,发展进度甚慢。该站高级工程师、技术推广科科长何超波向记者介绍,截至2010年年底,安徽省共有油菜收割机械1853台,油菜机收面积50.2万亩,只占油菜种植面积的5.1%。
多因素制约油菜机收
油菜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是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何超波科长告诉记者,在油菜生产中,手工种植一亩需4—5个人工,收获、晾晒、脱籽需2—3个人工,再加上田管,每亩约需10个人工。如果把农民投入的劳动力全部计于生产成本,加上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种植油菜经济效益微乎其微。如果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栽种环节,一个小时可以机播2—3亩;在收获环节,一个小时可以机收4—5亩。如果一个人工以60元/天计算,可以节省人工成本300元/亩。
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了油菜机收率的提高呢?何超波分析说,现有大多数油菜品种茎杆粗壮、植株高且分枝交叉、易炸裂、籽荚成熟度不一致,并不适宜机械收获。因此,油菜生产机械化对油菜的品种有一定的要求,机播机收油菜宜选用产量高、株高160厘米左右、分枝较少、分枝部位在60厘米左右、分枝角度小、花期集中、便于机械收获的品种,目前只有秦优7号、皖油24、滁核杂1号、天禾油2号等寥寥几个品种。
就种植方式而言,油菜种植有人工移栽、人工直播、机械直播等方式,其生长性状相差很大,特别是人工移栽油菜对机收影响更大。另外油菜地的畦宽、沟深等,对机收也产生很大影响,导致农户即使买了机械,也只用于收割麦稻,而不愿意机收油菜。
油菜机收损失率居高不下以及适收期短也阻碍了机收率的提高。 2008年以前,油菜收割机械功能单一,只能用于收割油菜,而且脱粒损失率在10%以上,高于人工收割损失率。由于同一株油菜上下层角果的成熟期不一致,当上层角果已黄熟时,下部角果还处于青熟期,油菜最佳适收期为黄熟末期至完熟前期,俗称九成熟左右,适合机收时间只有短短的2—3天。由于不能连续作业,机手收割油菜的积极性也降低了。
机收普及率在加快
为加快油菜机收率,安徽省在油菜主产区设立了16个机收项目区,其中4个部级项目区,12个省级项目区,每个项目区有3个机收示范点,每个示范点油菜种植面积必须在500亩以上。
油菜收割机械也在不断改进,由过去单一的只能收割油菜到稻、麦、油兼用型联合收割机,在油菜适收期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脱粒等工序。在油菜联合收获的同时,还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对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都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油菜机收损失率已经降到了8%,比人工收割损失率低2个百分点,也提高了农户机收的积极性。
记者从省农委了解到,今年在安徽省950多万亩油菜种植中,机收面积约70万亩。到目前为止,今年全省新增油菜籽收割机1000台,总量达2800多台。
本报记者 喻寒松
新闻推荐
原先在上海从事建筑业的张广斌,如今却是枞阳县金社乡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2004年他一回到家乡就承包了3200亩地,全部种上了糯稻。从事糯稻种植8年的张广斌已经深切感受到农业生产的高风险,“糯稻种...
枞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枞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