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央视曝光微信朋友圈八大新骗局 请看宜宾警方如何解读

宜宾晚报 2016-09-19 00:00 大字

随着微信的普及应用,办公用微信交流的越来越多,方便快捷的微信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方便。同时,一部分有生意头脑的人也把目光转向微信,做起了微商。然而,社会上也有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盯上了微信,利用它开展花样百出的诈骗行为。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帮宝宝投票、爱心筹款、拼团购物等消息越来越多。前不久,央视财经频道曝光了微信朋友圈投票背后的八大新骗局。为此,记者采访了宜宾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为我们解读并支招。

■ 八大骗局你中招了吗?

骗局一:性格测试

其实这是某个app开发的营销测试,需要填写姓名和出生日期,用自己的微信登陆泄露隐私。类似的还有免费设计签名、测另一半长相、有多少人暗恋你、测测你的名字值多少钱等等。

骗局二:投票获奖

这类投票往往要求先关注账号或绑定手机,并提供家庭真实信息。一旦骗子掌握到用户重要信息,就会编造车祸、重病等圈套行骗。

骗局三:集赞换奖品

很多集赞活动都打着免费旗号,但兑现时仍有各类消费,不少是空头支票,兑现难度大,还可能泄露信息或买到假货。

骗局四:筹款治病

这类案件犯罪对象不明确,犯罪地点甚至跨国,财产难追回。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轻信、重核实。

骗局五:拼团买水果

这种拼单主要是为商家增加app下载量和收集消费者信息,若被不法分子掌握手机号、银行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银行卡内的资金可能会被套取。

骗局六:帮忙砍价

这类砍价链接都要求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甚至身份证号码。可能成为不法分子作案手段。

骗局七:转发免费送

据调查,免费送的所谓“品牌商品”,一般都是从购物网站上批发,成本价极低。

骗局八:转发领流量

这类其实是广告公司想筛选哪些手机号是有效的。以前都是一个个试,现在直接做个网页等着人分享,然后就可以发广告信息或者打推销电话了。

■ 警方解读 :先搜集个人资料再下套

“以上骗局的主要目的,还是在搜集老百姓的个人资料,犯罪分子利用这些碎片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可能得出你的职业、爱好、电话、家庭成员等隐私信息,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诈骗活动。”据宜宾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杨帆介绍,如今的电信诈骗已经从广撒网,发展到精准下套、长期经营。比如获取到你是学生,就对你进行奖学金、助学金诱惑的诈骗;如果你是老板,有可能对你的下属进行冒充领导的诈骗等,花样百出,在这里提醒大家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杨帆指出,根据接到的报案和调查经验,朋友圈这些消息中往往包含电话、银行卡号等信息,要第一时间向官方核实之后再行动,避免落入骗子陷阱。比如,最近有网友收到朋友微信发来消息,告知其手机刷机、号码丢失,需要该网友的手机号。这也是骗子常用的伎俩,一旦骗子进一步要求告知验证码时,就更要留心,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跟你对话的好友微信被盗,通过盗用的微信,骗子用好友的微信骗取你的手机号和验证码之后,就能盗取你的微信。微信被盗后,微信支付、微信好友都将面临进一步风险。

我们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有朋友转发“生病求献血”“贫困求捐款”“帮忙找孩子”等传递正能量的文章,对此民警指出,这些看似正能量的内容,也可能暗藏诈骗电话,因为朋友圈这些消息中往往包含电话、银行卡号等信息。还有的以商品为诱饵,称给消费者返利或者便宜,发送二维码让你长按添加,殊不知这里面暗藏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应用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 警方提醒:请不要随意加好友

微信是一个聊天平台,陌生人通过你的朋友圈可以看到你的一切动态。一旦添加,你的照片、信息及全部动态有可能暴露在陌生人的眼中,这样难免会增加困扰。所以,如果不是熟人或是没有交集的人,请不要乱加对方为好友。

如果误加了,马上选择删除是没有用的,陌生人在短时间内还是可以看到你朋友圈的动态。最好的办法是点击陌生人的头像直接加入黑名单,或者选择“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这样你的信息和隐私就相对安全了。

晚报记者 陈代容

新闻推荐

停车智能收费如何维护车主权益

新闻回放3月1日,中心城区机动车临时占道停放恢复收费。加强了中心城区临时占道停车点管理,规范机动车占道停放秩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7月,宜宾中心城区占道停车收费智能管理系统上线,中...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