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展、创新双提升 品牌、规模齐发力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三个显现”

宣城日报 2013-10-26 18:25 大字

本报讯 近年来,宣城市以品牌建设为杠杆,以培育龙头企业和种植基地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创新,推动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初步取得了“三个显现”的效果。

化知名度为市场占有率,品牌效应初显现。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宣城市有4个农产品获得国字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其中包括中药材2个品种,即“宁前胡”和“宣木瓜”。此外,宁国市荣获“中国前胡之乡”称号,旌德县被授予“灵芝之乡”,并连续举办了三届灵芝文化节。道地药材拥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受到了原产地法律保护,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重视行业组织建设。宣城市有48个中药材行业组织,中药材营销经纪人约200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宣州区宣木瓜协会、宁国市富民中药材合作社、旌德县灵芝行业协会和广德中药材协会。申报中成药品种保护。宣城市精方药业生产的风湿骨痛胶囊、颈舒颗粒中成药品种,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美誉度,入选了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均属独家品种。其中,颈舒颗粒还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此外,八宝五胆药墨、安康欣胶囊和香药胃安胶囊等地产中成药品种,也都极具特色,市场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强化龙头企业和基地,规模效益初显现。截至目前,宣城市中药材总种植面积约10万亩,规模较大的种植基地有48家,面积达5.7万亩,主要分布在宣州、宁国、广德、旌德等地。2013年宣城市有10家企业申报省中药材产业化示范基地考核验收,其中旌德县博仕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国市富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郎溪县十字铺生态农业观光园、安徽(广德)振扬农林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安徽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占全省三分之一。

宣城市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把分散的小型生产经营企业(户)有效连接起来,形成联合体,实现了中药材生产、加工、经营从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的转变。作为国内四大太子参主产区之一的宣州区,太子参常年种植面积在20000亩左右、占到全国50%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省最具竞争力的中药品种。2013年,太子参预计产量将突破2000吨、产值近2亿元。宁国市中药材种植覆盖70%乡镇,形成了6个规模较大的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并依托这6家基地、12家中药材合作社对2000多个种植户进行规范化指导。同时,宣城市现有市级以上中药材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家,通过GMP认证中成药生产企业7家,规模较大中药材植物提取企业2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3家,2012年实现产值约5亿元。

力推科技创新,发展后劲初显现。近年来,宣城市还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了良种繁育、普及科学种植、省地方标准立项和引导标准化生产等四大帮扶工程。制定并发布安徽省地方标准《太子参栽培技术规程》,在品种选育、绿色药材生产、机械加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先后研发了二项科技成果、一项发明专利,选育了一个优良的太子参品种。振扬生态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高校合作,承担了“苍术道地药材的特色栽培及加工技术”科研项目,与南京中医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和亳州市中药材种植技术中心等相关权威机构合作,确定了金银花、桔梗、黄精和白及四个重点品种。旌德县现场举办灵芝标准化种植培训班。宁国新津铁皮石斛开发有限公司在安徽农业大学石斛课题组的指导下,选育出优质铁皮石斛“皖斛1号”和“皖斛2号”,投入资金450万元,建成年产600万株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组培中心和可供种植60亩铁皮石斛种苗的示范基地。

(本报记者 袁万兵)

新闻推荐

宣城市拟表彰的第四届市级文明集镇、文明村、文明社区、十星文明户名单公示

根据市文明委《关于评选全市第四届文明集镇、文明村、文明社区和十星文明户的通知》要求,经研究,现将拟表彰的第四届市级文明集镇、文明村、文明社区、十星文明户名单公示如下,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如有...

宁国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国,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