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风范士人品格——观近现代大学校长遗墨展
□ 格斯特
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一个特别的地方,一位睿智的老人和一场高品位的展览,让人们感受到社会对文化的尊重,对历史的珍藏。
2015年9月2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年属于中国新文化运动100周年,而9月28日则是至圣先师孔子的诞辰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徽州乡贤、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休宁人士程道德先生耗时35年收藏的中国近现代大学校长遗墨展在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首次举办。
“一个城市、一个民族只是对明星、歌星表示追捧,而对文化不屑,这个地方有希望吗?”程道德先生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诘问,怀抱一腔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对家乡的桑梓情怀,程先生“希望这样的展览能够提高徽州的文化品位。”
走进作品:敬畏
从孙家鼐到蔡元培,从吴玉章到袁宝华,从胡适到冯友兰,从梅贻琦到蒋梦麟,还有黄炎培、季羡林、张伯苓、费孝通……一个个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名字,当我们真实地走近他们的书法、手札、信笺,个中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种心灵的交融犹似一杯醇酒,愈品愈香。
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的聂圣哲是休宁人,他说,看了程先生费时几十年收藏的遗墨展览,让自己对书法有着新的认识,字如其人。从人文的角度来看这些大学校长的遗墨,形式与内容并存。这些遗墨的呈现,让我们表达对文化的尊敬,对历史的珍藏。通过这些遗墨,我们可以看到,当明星失去光环,文化的力量依然存在。
黄山学院的黄立华说,字如其人。看了展览,可以想见民国教育家的人格与风范,也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甚至回答“钱学森之问”。黄山市美术馆馆长董建说,对于古代的学者、文人来说,书法艺术只是他们的一件“余事”,学问是最为重要的。看了这些大师们的作品,纵然有些人书法达不到尽善尽美,但是他们体现的学人风范还是让人敬佩的,这和今天有些人动不动称“名”称“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其主要的载体是士的阶层。而大学校长,可以说又是士阶层中的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士大夫的职业操守人格魅力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从程先生的收藏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真正体现了“士志于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乡贤胡适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对于国家、对于教育的使命,还是孙家鼐、梅贻琦等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尤其是在抗战爆发后西南联合大学颠沛流离之时始终不变的坚守,以及冯友兰先生对于《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执着,这一切,无不体现这些中国最优秀的士大夫对于“道”的执着。这种“道”其实质就是对于人间正道的执着,就是一个士人对于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也正是这些铁骨铮铮的士人,体现了一种“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的风骨。
而且,大师的人格魅力让人敬畏。胡适先生三十多岁的豪气干云;蔡元培先生的自由与兼容并包思想、梅贻琦先生对清华的转变都让后人仰止。冯友兰先生的执着甚至可以让人追忆陈寅恪先生。而季羡林先生的“际遇论、学问论”手札何尝不是自己的人生写照?大师们一方面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更是克己待人的典范,凡事反求诸己,以忠恕之道善待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走进展人:震撼
“为了这次展览,来之前,我花了2万多元购买了一幅复旦公学校长的作品。而我身上这件衬衫却是我的侄女昨天买的,是为了今天的开幕式。”座谈会上,程道德教授不无感慨。
确实,程先生可以为了一件藏品和对手竞拍,但是却舍不得花钱买一件衣服。徽州博物馆馆长陈琪说,程先生朴素的生活作风让人感佩。他们家甚至找不到几只一样的杯子,生活甚至可谓“小气”。沙发也好、碗筷也好,都没有人们所谓的“教授风范”,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但是仅仅就是这次的遗墨,就不能仅仅用“丰富”来形容,这种生活上的“简”与精神上的“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种对比的背后,其中甘苦也许只有程先生和他夫人汤老师能够知晓。不能说,程先生没有遇到过外界的诱惑,但是能够在诱惑面前,能够在纷繁的世界中如同颜子一般,“身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从吾所好”,这般毅力让我等深为震撼,也该努力仰慕的。
董建说,收藏的难度、收藏的艰辛,不是个中人不能体味。程先生为了“大学校长遗墨”这样一个主题能够耗时35年,实在让人感佩。
走近程先生,震撼的地方还有许多。程先生说,自己收藏有几点心得,毅力、眼力、财力,还有机遇。但在程先生身上,更加让人敬畏的是责任。古人云,“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在程先生身上得到了体现。对于大学校长遗墨的收藏,程先生似乎不仅仅是出于一种收藏的爱好,不仅仅只是一种生活的闲情逸致,而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对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责任与使命,可以说,这也是程先生的“道”。程先生更多的是有一种和这些收藏的“主人”同样的家国情怀,同样的精神内核,同样的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同样的志于文化传承的使命。或许,正是这样一种共同的力量,让程先生在收藏的过程中与他们对话,与他们与共休戚,惺惺相惜,而成为精神上的同盟,文化基因的“世袭罔替”。而这种责任也正是展览要告诉大家的。
黄立华说,看了这个展览,大家意识到,对于文化的传承,愤青是没有用的,需要的是如同程先生一样实实在在去做,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些实事。
桑梓情怀:感佩
在发言一开始,聂圣哲说,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程先生要把如此高水平的展览首展放在徽州?看完展览,我觉得有答案了。如果胡适先生、陶行知先生是徽州文化一个方面的代表,那么程道德先生就是徽州收藏的代表。来自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吴浩说,看了先生的展览,我觉得先生的作为是对乡贤胡适先生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复兴的宏大主题的诠释和回应。而我们对程先生的最好回报就是对徽州文化的弘扬,以提高徽州地区的文化品位。徽州自古就有文物之海、文献之邦的美誉,对于乡邦文化的搜集整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市文联主席倪国华说,我觉得首展放在徽州是情理之中的。不仅因为徽州是程先生的故乡,而且徽州也有许多的大学校长,如胡适、陶行知、周诒春等。这些人的风范和程先生是一脉相承的。希望能看到程先生对这些藏品的精彩解读,以更好地启迪后人。黄立华也说,程先生的风范和徽州前贤许承尧如出一辙,是为学人风范,士人品格。
程先生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家乡举办如此高水平的展览了,程先生在休宁、绩溪等地都举办过展览,可谓“道光日月,德传后人”,程先生内心深处那种回归知识分子责任与情怀的“家园”情结让人深为感佩。
来自绩溪县的徐子超说,收藏的东西束之高阁,就是古董;公之于世,则成为教育载体,收藏者也成为大家。程先生正是怀抱对家乡的深情才有了这次展览。
杭州市作协的袁副主席适逢其会,连称自己十分荣幸。他感慨地说,中国大地上要找一个人杰地灵的代表地,那就是徽州。看了这个展览,十分震撼,程先生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我想是徽州的精神。我要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敬意。
市政协副主席胡宁深情地说,徽博有幸,能够举办这一次高水平的展览;徽州有幸,从这片土地上走出了如此众多的于国于家忠诚担当的学人士人;徽州有愿,愿望程先生能够更多地在家乡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上的享受与满足,让人们更加热爱家乡、繁荣文化。
新闻推荐
并轨后的城乡医保能不能“全市一盘棋”?“政出多门”的新农合方案
□ 记者 许晟2月22日下午,市医院召开各科室负责人会议。医保办负责人黄峰准备的话题是:医保政策及新农合政策。会前,他结合黄山市三区四县与周边市县医保政策及新农合实施方案的...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