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神秘的“绩溪之脊”:丛山关古道

黄山晨刊 2016-01-19 18:41 大字

廉夫桥□ 陈 琪

被遗忘的胡乐巡检司

历史上,胡乐司是通往宁国的一个古老集镇,根据明朝李东阳编修的《大明会典》第一百三十八卷关津一记载,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设置胡乐巡检司,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安徽宁国地名志》记载:“相传此地原有姓胡名乐的人居住,故称胡乐”,南宋初年杨万里过宁国县,经胡乐时曾赋诗《过胡骆坑》,说明南宋时期此地即称“胡乐”了。

关于胡乐之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江西姓胡名乐一家七口人迁至如今胡乐的黄山脚下。当时这里一片荒芜,他们以开荒种地为生,在这块土地繁衍后代。由于胡氏家庭兴旺,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氏族,故把当地命名为胡乐。”当然这个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因为在有的文献记载,胡乐并不是始名。《宣城沿溪胡氏源渊世系》之祁门始祖称:“第十世元伟迁徽庆乡之赤岸。”赤岸就是胡乐镇龙池村赤岸组,按照宗谱的记载时间大致在北宋天禧年间(1017年)前后,之前就没有胡乐这一称谓,只有徽庆乡地名,但可知徽庆乡与今胡乐镇区域范围大致相当。

杨万里一生对山水具有浓厚的兴趣,经过胡乐时,写下了《过胡骆坑二首》诗,记录了他的的所思所想:

“说尽山寒未识寒,此间寒不是人间。岩崖泉冻琉璃涧,冰雪云封翡翠山。一檐衣裳都着尽,两边窗子更深关。耸肩缩颈仍呵手,无策能温两脚顽。

已被山寒病老身,车徒溪涉更艰勤。雾皆成点元非雨,日出多时未脱云。猿鸟一声人不见,松杉四塞径无痕。十分情暖侬何福,肯借曦光三五分。”

在皖南山区的地方口音当中,“胡骆”与“胡乐”发音基本相同。胡乐一名很有可能是从徽庆乡胡骆坑一词音变转换而来,时间大致在南宋至明朝之间这一漫长的时间段内。

明代初期,朝廷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在全国36个水陆交通重镇设立了直隶中央巡检司,胡乐就是其中之一,并有巡检兵率。巡检司的衙门阶不大、官不高,巡检司最高长官相当八、九品。不过,别看它的官职不大,可是责任非常特殊,一是监察附近府县官员;二是稽征商贸税费;三是维护地方治安。到了清代巡检司还负有监管盐商乱贩私盐,防止食盐流往外地之责。

《明史·地理志》记载,明初置胡乐巡检司于蜀洪,缉拿奸盗、管理地方治安,以及管理医药、僧道等事。明中期巡检司迁至徽庆乡乡治所在地胡乐镇,司署位于原胡乐镇镇政府所在地一带;营房在胡乐大桥北端下方,与东平殿相邻,就是现在的胡乐小学一带。胡乐巡检司民国初年废除,但地名胡乐司一直沿用至今。

胡乐虽然地处深山老林,但也不乏文人骚客光顾,也为此留下了一些诗歌。明朝人王镇,过蜀洪作有《宿蜀洪铺有感》诗:“星轺日尽短衣亭,石路崎岖此暂停。山插万重高似蜀,水盘千折浊于泾。暖风香逐桐花白,宿雨新抽麦穗青。南去兹巡何所补,皇华深愧古遗经。”

清代湖南常德诗人陈一揆,有《次胡乐司》诗:“寒林夕噪竞栖鸦,旅思悠悠野店家。作镇山高依绝壁,临居水落见平沙。灯张幔里风难乱,酒对楼前月欲斜。短榻梦消催笋乘,纵横黄石印霜花。”

然今天的胡乐好像已被人遗忘了,高速公路和铁路与胡乐古村落擦边而过,老街也变得冷冷清清,西溪河上已经架几座新桥,康熙五十四年兴建的陈公桥,已经是垂垂老矣,桥头碑廊上的5块碑刻诉说着一段昔日的辉煌。

由于胡乐当年正处在通往江、浙、湘、赣四省的交通要道上,这里店铺成街、商贾云集,是一个水陆交通十分发达的商贸重镇。西津河历史上有“徽水”之称,是宁国联系古徽州的水上通道。这条河发源于绩溪县家朋乡太子山西麓,经丛山关一路向东北流,上游多丛山峻岭,沙土流失甚猛,途中又接汇坎头、竹川、蜀洪、洪门等四条溪流,到达胡乐时已是河面宽阔水量渐大,每次山洪暴发时,大有万马奔腾之势,神功桥首当其冲,经常被冲塌,仅清乾隆年间就先后进行过五次整修。

西津河穿镇而过,为使士农商贾、来往行人免去舟楫之劳苦,早在明代洪武年间就由胡乐巡检司建有桥梁,取名胡乐司大桥。大约在明万历二年,西津河上游骤下暴雨洪水泛滥,胡乐司桥与堤岸均被冲毁。以后冲塌的堤岸逐年被修复,但因胡乐司桥重建耗资巨大,工程一拖再拖。其间为了商旅行人过往方便,皆用木桥替代,而木桥极易被大水冲走,故商旅行人经常望河兴叹。直至清康熙五十四年,一位名叫然爨的僧人大声疾呼,同时上书县衙,要求募资重建胡乐桥,并且多次请求县衙给予支持。时任知县陈养元初称其“为精卫之填海也”,但然爨坚持不懈,仍三番五次发出请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县令被其不畏艰难、誓为百姓鼓与呼的精神所感动,转而鼎力支持。最终发出“……将合亿万人之材力,以资一然爨也,复何难哉”之感慨。桥建成后取名为“陈公桥”,后改名叫“神功桥”,为清代宁国六大石桥之一。

陈公桥几易其名,从“陈公桥”到“神功桥”,再到“廉夫桥”,每一次的改名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民国二十九年胡乐修建廉夫桥记更是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驻军张廉夫师长率全师将士慨然捐助修建的事迹。

胡乐修建廉夫桥记

西溪之水导源于绩溪八公塘,由丛山关北流,有四小水东西来会,经胡乐而益大。康熙年间,僧然爨始请于邑宰陈公募建石桥,名曰:“神功”。为本邑六大石桥之一,自是行旅旃便,盖迄今二百五余年矣。第以上游多崇山削壑,潴渟不易,每遇山洪暴发,不啻万马奔腾莫之能遏。桥当其冲,屡被冲毁。乾隆间,邑令张公倡议重修,厥后旋圮,挖修者又五次。前年夏洪水为患,桥之极东一段又被冲塌,损及全部,行者病涉。时适抗战,军兴公致两路均已奉令破坏,所赖以通行江浙赣,而利军旅进攻,规复首都者实于此桥为交通要点。胡县长筱溪,下车伊始,审□机宜呈请上峰修复石桥,当蒙报可乃谋之地,方士绅集议于胡乐区署组织修建委员会,当□胡县长为主任委员,胡区长汉仕为之副,并分经济工程各股,以□□负经济责任,郭耆绅与之负工程事务,而□□□佐之。当由各委员分头劝募,驻军一零八师张廉夫师长率全师将士慨然捐助以为之。倡复承各方善士踊跃输将,数逾万金。于是伐石兴工,经始于去年冬闰十月而大工告成。□□斯桥之成,张廉夫师长提倡之力也,故更名“廉夫桥”。是张师长□战功擢军长,都人士因又醵资为建将军亭于桥上,复推□□等董其后。今亭成而凭眺其间,益觉尘岭朝烟,岸柳倒影,龙华石鼓,左右屏列,□□益然别增胜概穷。念是役也工程浩大,自非群策群力不为,功固有赖于诸六善士之,然心资助其芳名,捐额及工程用赀,故另为勒碑,以垂久远。而修建各委员奔走劝募,热心规画亦功在桑梓。爰将姓氏敬列左,方□咸以次修建□□始终,亲历其事,因不揣谫陋,而记其始末云。

修建委员会委员:

吴耐园 郭詠棠 章贞 曹善□ 方□年 王敬斋 刘海波 郭兴之 郭知周 方用中 叶鹤年 曹德和 耿彬如 陈海□ 胡运中 叶级三 张焕新 陈道富 方特保 王守楣 杨明德 胡筱溪 葛咸熙 凤之干 徐云□ 谢哲甫 甘文藻 江辅廷 胡汉仕 黄仨攻 邹益轩 俞□田 郭□之 章宗宪 李佩章 □□□ 狄康成 刘海涛 毛家□ 叶龙庚 胡仰高 张大揆 程叙五 周墨香 周清余 汪顺兴 刘星挥 郭志卿 葛钧如

民国念九年九月□日□□ □谨识 

绩溪后学许家陶敬书 

开化郑文南摹刻

碑文说的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夏天,西溪河洪水泛滥,神功桥东端一段又被山洪冲塌。而此时正是抗日战争的关键阶段,国民党为阻止日寇南下,炸毁了芜屯公路、皖赣铁路。苏浙湘赣以及本省抗战军民所需的物资来往调运,必须要通过此桥,这时的神功桥已成为交通枢纽。当时县长胡筱溪经实地调查后,决定申请上级拨款修复石桥,同时招集地方士绅,成立神功桥修建委员会,具体负责募捐筹资和工程事务等项工作。当时胡乐驻军108师张廉夫师长积极参与,率先带领全师将士慨然捐献巨资,在当地各界引起很大振动,受到百姓热烈称赞。一时各方善士纷纷响应,踊跃捐款数逾万金。神功桥修复工程进展十分顺利,到第二年十月大桥修建已大功告成。

在庆祝神功桥修复大会上,大家认为这次大桥修建工程能如此顺利完成,与张师长鼎力支持、提倡有力分不开的。故一致决定,将神功桥更名为“廉夫桥”。恰在此时,张师长又立战功,被提拔为军长。地方人士感恩于张师长的率先垂范,决定在桥上再建一座将军亭,以志纪念。并书联“水远天长,万古山川连吴楚;往来人乐,四时风景胜敬亭。”走在古桥上,我们似乎又听到了人们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呐喊声,看到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抗击日寇的惨烈场景。 ④

新闻推荐

扶老携幼走龙川

□记者 李晓洁如今,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风景已成很多家庭的新选择。正月初三,我们一家老小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绩溪县龙川景区。21摄氏度的好天气驱散了正月的寒冷,阳光照在身上,竟让人...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