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非遗”瑰宝传承子孙

江淮时报 2013-07-05 09:35 大字

安徽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家级的有 60个,省级的273各,市级的641各,县(区)级的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开发成为政协委员们提案关注的话题。日前,省文化厅予以一一积极回应。非遗保护要打破“大锅饭”

随着 《中国人民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继出台,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较好的保护。然而就现状来看,相关政策措施还存在着“短板”现象。省政协委员蒋劲华在今年的一份提案中提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的建议。

蒋劲华反映,“非遗”项目传承人补助经费存在撒“胡椒面”问题,现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每年都给“非遗”项目传承人一定数额的款项资助,但这有限的资金却在一定意义成了“大锅饭”,不问是什么项目,不问“传承人”境遇如何,都是相同的等级相同的标准,为了分得这块“唐僧肉”因而也助长了“重申报,轻保护”现象的发生。蒋劲华建议有关部门对具有发展前景的,一般性的和比较弱势的“非遗”项目区分对待,实行扶优扶强的差别扶持,同时对“非遗”项目挖掘、发展利用、招徒授艺、著述教学和活动开展等给与一定的资金扶持。

对于“非遗”项目“退出机制”的问题,蒋劲华认为,实行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项目不同,有些不是“传承人”不作为,而是客观上难有作为。建议有关部门在“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退出机制”上谨慎对待,只有对那些主观上无所作为的才实行退出机制,以免挫伤一些“非遗”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

省文化厅在提案回复时介绍,文化部每年补助国家级传承人10000元,省财政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从2007年起建立省级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每年补助省级传承人1000元,用于扶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目前,省财政已通过增加非遗专项资金的方式,于2012年起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补助经费增加到3000元,保障传承人的传习基本条件。

省文化厅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开展调研,进一步摸清传承人生存及传承现状,针对性地制定资金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扶持资金有效作用。安徽省拟对怠于传承或一些其他情形下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实施“退出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会深入调研,结合实际,审慎对待,尽量避免不科学的操作手段客观上对一些传承人造成伤害,挫伤了传承人的工作积极性。

让非遗教育进校园

“对于非遗来说,传承人培养单纯依靠过去的师徒相传,已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急需进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省政协委员张俊杰提出在黄山市建立现代非遗教育体系的建议。他认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如何将之保护起来、传承下去,既是一个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关乎长远的战略问题。

黄山市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区,2007年国家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五年来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人培养上,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其中把非遗引入校园,开办非遗职业班,开全国之先河,其中歙县行知学校创办的安徽省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有了一个较好的开局。张俊杰期望能在省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支持下,做大、做强、做实。

近年来,省文化厅从国家、省级非遗保护专项经费中划拨近150万元用于扶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各地创新思路,大胆实践,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依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实践,使非遗传承向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延伸。如黄山市联合黄山学院开设徽州漆器、木雕、竹雕、歙砚课程,聘请国家级、省级传承人授课;中华职业学校、安徽行知学校、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等通过职业教育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非遗传承人才;绩溪县、歙县分别建立绩溪实验小学、歙县新安学校等一批徽剧、徽州民歌传习基地,屯溪区创办以珠算式心算教育为办校特色的屯溪大位小学,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程大位珠算法渗入小学教育等。一批专业非遗传承教育院、系,如安徽省花鼓灯艺术中专学校、安徽省黄梅戏学校、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花鼓灯班、黄梅戏班、二夹弦班应运而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规模化、系统化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联手省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安徽非遗乡土文化教材》(三册),拟从皖南、皖中、皖北三个区域分别选一个市作为试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推向深入。

安徽省行知学校牵头组建的安徽省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是全国首家非遗教育集团,在全国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省文化厅已将安徽省行知学校及安徽省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所辖部分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列为省级非遗传习基地,国家及省财政先后投入近百万元用于扶持集团内各保护单位开展传习活动。省文化厅表示,下一步将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调并配合省发改、财政、教育等部门和黄山市文化行政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非遗教育集团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能力提升,教育体系完善,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与培育,力争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域黄山市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现代非遗教育体系,为促进全省非遗保护工作科学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探索新方向,注入新动力。

把非遗作品变成产品

“要把非遗作品变成产品,要把非遗作者变成品牌,要让资本与非遗融合形成产业。 ”省政协委员洪祖根建议壮大安徽省非遗文化创意产业。

洪祖根说,相对安徽省众多的非遗项目来说,仍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具体的传承和发展上,尤其是在创意产业上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形式单一、创新不足。多数非遗项目简单地依附于旅游业,仅靠节庆会展形式的集中展演和博物馆形式的静态展示,影响范围小,持续时间短,总体经济效益不高,在GDP中所占比例较小。二是处境尴尬、后继乏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平均年龄偏高,年轻人或专业人才鲜有涉入,导致“老年人有心无力,年轻人有力无心”。三是资金紧缺、市场狭小。一些非遗技艺脱离现代社会需要,其保护和发展靠政府财政补贴。

为使非遗文化创意产业有阵地、有示范、有规模、有品牌,安徽省加大了非遗传习基地建设和培育工作力度。通过建立专题博物馆、传习基地等方法,为传承人搭建传承平台,吸纳传承人进驻开展传习活动。 2011年省文化厅已公布首批省级非遗传习基地33个,市、县级非遗传习基地340个。目前,各类非遗传习基地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新业态,游客可在传习基地内参观各种非遗实物展示,实地观摩传承人传徒授艺全过程,亲身体验、学习、感受各类非遗项目的特殊魅力,见证绝活,回味历史,增长见识。传习基地大大丰富了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有力营造了旅游地文化氛围,显著提升了旅游者体验质量。文化部面向全国对产业发展较好,传承保护得力的非遗项目产业化企业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荣誉称号,首批安徽省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和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两家单位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 2013年安徽省继续推荐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等12家工艺美术生产企业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基地的建立,为培育非遗文化创意产业树立了示范、提供了抓手。

省文化厅表示,将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与财政、旅游、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沟通,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探索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途径,为促进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营造科学健康的环境。

本报记者毛学农谢媛

7月3日,在合肥城隍庙市文化馆内,孩子们被栩栩如生的各种“非遗”糖画作品吸引。据了解,暑假期间,合肥市文化馆将开设包括糖画在内的多个“非遗”兴趣班,培养孩子们兴趣爱好。 本报记者袁家权摄

新闻推荐

绩溪县政 协助力重建家园

本报讯 6月30日灾情发生后,绩溪县政协立即行动,积极发挥政协的职能优势,采取多种措施为支援灾区抗灾生产自救,为灾区重建家园出力献计。6月30日当日及7月3日、4日,县政协主席张正根三次冒着暴雨、...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