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保护善借互联网

江淮时报 2015-02-27 08:45 大字

■绩溪县政协委员程慕斌

一提到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往往将其和历史、守旧、过时等词语勾连起来,乃至将这些宝贝疙瘩压在箱底,平时漠然置之,逢年办节的时候才翻将出来,晒晒霉味,抖抖灰尘,还美其名曰“弘扬传统文化”,这不啻为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和“谋杀”。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民俗、传统民歌、传统技艺等,正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如同一粒小石子被历史的浪花冲刷到了河床边缘,也许再也无缘进入河流,融入岁月的浪涛之中。当下时代如新月异,这条历史之河流速极快,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冲击得体无完肤,甚至灰飞烟灭。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曾不无担忧地表示,我国古村落消失的速度相当惊人,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时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十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了,一天之内就有将近300个自然村落消失,而自然村中包含众多古村落。

如何挽救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我认为要融入互联网思维,善用互联网这一现代手段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不失为一个好的选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彼此可以相互转化。譬如新与旧、传统与现代,过时与时髦等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为融合。传统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是旧的,传统的,过时的,但传播方式可以是新的,现代的,时髦的,甚至有些时候还可以为其披上一件 “时髦的外套”,以吸引更多眼球,只是不能随意地置换其 “特有的内瓤”罢了,否则文化的特质就会发生“变异”,这绝不是所谓的 “挂羊头卖狗肉”,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策略。

当传统文化遭遇现代互联网,会碰撞出怎样绚烂的火花?去年7月份,全国首个电子商务和古村落保护相结合的项目落户绩溪县仁里村,火爆程度超乎预料,短短一个月,有1.6万人参与,目标5万元的项目居然募集了58万,达成率近1200%,这个名为“淘宝众筹·重建中国最美古村落”的项目真正实现了“众筹”。互联网和传统文化的联姻产生了甜蜜的效果。

火爆的背后,值得我们思考。网络是虚拟的,但使用网络的人是真实的,网络的介入使小众的传统地域文化,变成了大众的消费文化,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推而广之,古民居保护可以“众筹”,那么民俗、民歌、传统技艺、特色小吃等非遗也能“众筹”,甚或从“众筹”实现“众享”“众乐”“众传”亦未可知。

当然,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已经硕果累累,数字博物馆、数字非遗馆在网络上屡见不鲜,数字档案更是汗牛充栋。但我强调的互联网思维,绝不止于此,数字化仅是第一步,巧用网络实现非遗的合理保护和有序传承才是最终的指向。

好风凭借力。我们要善借互联网发展这股春风,大胆创新,让文化遗产真正地“活”起来,传下去。

新闻推荐

绩溪供电公司“红马甲”开展“暖冬行动”

“还是供电部门好啊,前几天刚给我们送来过冬棉袄,不两天功夫又来把咱家线路全部换新的了,这下彻底解决我们的大难题了,以后用电再也不担心了。 ”12月30日,绩溪县扬溪镇高迁村年近八旬的五保户姚广胜...

绩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绩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