缱绻在云山竹海下的光影之乡
李夏培
明时的李崇谦在其《东湖漫兴》里说:“三月湖边春色赊,东风开遍碧桃花。"说的便是东亭湖,传说是张渤凿河时所开挖的浴兵池,湖水湛蓝,波光粼粼,的确是“水光潋滟晴方好",旧时为广德十景之一,名东湖潋艳,东亭乡即是以此而命名。
这仿似一幅画卷,如同绚丽的光影,映入眼帘,好看是好看的,可转念一想,这样的美景在别的地方怕是见不着的,只有家乡才是有的,可家乡意味着什么呢?是食物?“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是云山?“云山浓雾沉沉";是竹海?“竹海飘渺寻归处"。哪棵树,哪个邻居,逗过的猫狗,亦或是自己跑过的某条路?怕也都不是吧。
人最难过的,怕就是物是人非了。
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城市的标识开始变得模糊,城市的外部面孔开始变得千篇一律,钢筋水泥混凝土架构的高楼大厦早就混乱了我们本就不甚明晰的目光。
然而世事本就会物是人非,变换不休。其实我们也不至于那么难过。因为至少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竹海和云山,白墙和黛瓦,阿猫和阿狗,跑过的石子路还在那,摘过的野花还开着呢,一年又一年,岁岁年年花相似。
那光影下的家乡是什么呢?我想大概是食物吧。张翰出洛阳见秋风起,想起故乡的鲈鱼莼羹,于是就回家去了。白墙黛瓦的东亭老街上的饭庄里,小河里摸起的螺丝,钓起的小龙虾、小鱼儿,油锅爆炝,配上辣椒,一网打尽,让人满口跑辣气,这家乡的味道,让幸福的生活变得就是那样简单。
又或是一杯浓郁的清茶吧。清明时节,爬上阳岱山,采集新鲜嫩绿的牙尖,炒制一杯清茶,有艰辛,有不易,但却铸就了“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就像那起浮回旋的茶叶,虽然一路冲荡,却终得茶香般的善果,这不正是家乡蒸蒸日上的写照吗?
又或是漫步于竹海中,举目远眺,一望无边的毛竹千姿百态,高耸挺拔,风乍起,千万株毛竹随风而动,漫山遍野,竹浪如海;山涧间的潺潺溪流,悠长小道,意境深远。沿着小路渐渐往上走,茫茫竹海便将人包围其中,竹就在你的眼中、手中、脚下。
又或是穿梭在群山之中的公路上,路像缠绕在山上的丝带,连接着山的这边和那边,成为生活的命脉。每年在此举办的山地自行车赛,沿着起伏陡峭的山间小路,一辆辆单车飞驰而过,引发游人阵阵尖叫,感叹着人力挑战自然之险。这些扣人心弦的定格,淋漓尽致地展现着竞技之美、力量之美。人们或许已经忘了比赛本身,或许已经忘了身在何处,但却难以忘记某些光影瞬间,而这些瞬间终将成为永恒。
又或是行走在白墙黛瓦的村庄中,如同在风景带中穿梭游赏,这像是一幅唯美的山水画。村庄里环境整洁,河水清澈,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悠然的芬芳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这样的村庄没有城市的商业繁华,没有城市昼夜的喧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一种独特的美,这是有品味、有内涵、有乡愁的精致乡村,它们共同奏响了绿色发展的交响曲。
光影流动里,说到家乡时,那舌尖上的美味、云雾缭绕的群山、碧野千层的竹海,静谧和谐的村庄,一幅幅画卷如云舒展,美不胜收,在这流光飞舞中,就这么淡淡地、慢慢地、轻轻地看着她,身处其中,感觉仿佛这里才是最妥帖安稳的地方,人好像化成了泥,融进了一个庞大的、温暖的而又温柔的泥淖中,久久不能自拔。其实所谓家乡,不过就是让你感受到妥帖安稳的地方罢了。
新闻推荐
“简述奖励扶助的四个基本条件。"“外嫁女上报,报告单需要填写哪些内容?"……3月2日,邱村镇计生办的会议室里鸦雀无声,会场人员正聚精会神地做着考卷。这是怎么回...
广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