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记述台湾的两篇文献都与芜湖有关联(下)
五、《隋书·东夷·流求传》是第二篇文献
文献文字不长,也不难理解,现引录如下:
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今福建)东、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其王姓欢斯氏,名渴剌兜,不知其由来有国代数也。彼土人呼之为可老羊,妻曰多拔荼。所居曰波罗檀洞,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树棘为藩。王所居舍,其大一十六间,雕刻禽兽。多斗镂树,似橘而叶密,条纤如发然下垂。国有四五帅,统诸洞,洞有小王。往往有村,村有鸟了帅,并以善战者为之,自相树立,理一村之事。男女皆以白紵绳缠发,从项后盘绕至额。其男子用鸟羽为冠,装以珠贝,饰以赤毛,形制不同。妇人以罗纹白布为帽,其形正方。织斗镂皮并杂色紵及杂毛以为衣,制裁不一。缀毛垂螺为饰,杂色相间,下垂小贝,其声如佩。缀珰施钏,悬珠于颈。织籐为笠,饰以毛羽。有刀、矟、弓、箭、剑、铍之属。其处少铁,刃皆薄小,多以骨角辅助之。编紵为甲,或用熊豹皮。王乘木兽,令左右舆之而行,导从不过数十人。小王乘机,镂为兽形。国人好相攻击,人皆骁健善走,难死而耐创。诸洞各为部队,不相救助。两阵相当,勇者三五人出前跳噪。交言相骂,因相击射。如其不胜,一军皆走,遣人致谢,即共和解。收取斗死者,共聚而食之,仍以髑髅将向王所。王则赐之以冠,使为队帅。无赋敛,有事则均税。用刑亦无常准,皆临事科决。犯罪皆断于鸟了帅,不伏,则上请于王,王令臣下共议定之。狱无枷锁,唯用绳缚。决死刑以铁锥,大如箸,长尺余,钻顶而杀之。轻罪用杖。俗无文字,望月亏盈以纪时节,候草药枯以为年岁。
人深目长鼻,颇类于胡,亦有小慧,无君臣上下之节、拜伏之礼。父子同床而寝。男子拔去髭鬓,身上有毛之处皆亦除去。妇人以墨黥手,为虫蛇之文。嫁娶以酒肴珠贝为娉,或男女相悦,便相匹偶。妇人产乳,必食子衣,产后以火自炙,令汗出,五日便平复。以木槽中暴海水为盐,木汁为酢,酿米麦为酒,其味甚薄。食皆用手。偶得异味,先进尊者。凡有宴会,执酒者必待呼名而后饮。上王酒者,亦呼王名。衔杯共饮,颇同突厥。歌呼蹋蹄,一人唱,众皆和,音颇哀怨。扶女子上膊,摇手而舞。其死者气将绝,举至庭,亲宾哭泣相吊。浴其尸,以布帛缠之,裹以苇草,亲土而殡,上不起坟,子为父者,数月不食肉。南境风俗少异,人有死者,邑里共食之。
有熊罴豺狼,尤多猪鸡,无牛羊驴马。厥田良沃,先以火烧而引水灌之。持一插,以石为刃,长尺余,阔数寸,而垦之。土宜稻、粱、黍、麻、豆、赤豆、胡豆、黑豆等。木有枫、栝、樟、松、楩、楠、杉、梓、竹、籐、果。药同于江表,风土气候与岭南相类。
俗事山海之神,祭以酒肴,斗战杀人,便将所杀人祭其神,或依茂树起小屋,或悬髑髅于树上,以箭射之,或累石系幡以为神主。王之所居,壁下多聚髑髅以为佳,人间门户上,必安兽头骨角。
六、文献与芜湖市无为县人陈稜有直接的关联
在台湾,被奉为开台先祖,立“开山宫”祭祀的,是隋朝的虎贲郎将陈稜。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之后,“追溯往哲,以稜有开台之功,故建此庙。”庙址在如今台岛台南市原西定坊新街。
陈稜字长威,庐江襄安人,也就是今日芜湖市无为县人,《隋书》和《无为州志》等均有其传。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第一次“仅掠一人而返”;第二次,“取其布甲而还”。隋炀帝大业五年即公元609年,虎贲郎将无为人陈稜和朝请大夫桐城人张镇周这两个安徽佬奉命进行第三次出师。他们率万余人从今广东潮州地区“泛海,击流求国”。抵达流求后,陈稜一行先与流求人进行贸易,并叫懂流求语的翻译“慰谕之,流求不从,拒逆官军”。陈即令张镇周为先锋,先击杀流求小王欢斯老模。流求主欢斯渴刺兜“率众数千逆拒”。这时“雾雨晦冥,将士皆懼,稜刑白马以祭海神,既而开霁,分为五军,趣其都邑”,从上午7时到下午5时,苦斗10个小时,终于攻破流求主的军营。“斩渴刺兜,获其子岛槌,虏男女数千而归。”大业二年即公元610年二月乙已,“稜等献流求俘”。隋炀帝大喜,将献俘“颁赐百官”,并将陈稜晋位右光禄大夫,虎贲如故,正四品的官级晋升为从二品。张镇周晋位金紫光禄大夫,官级由从四品升至正三品。
值得一提的是陈稜只是将少量的流求俘虏带到隋朝京城,大批的男女被他安置在福建省福州一带。何乔远在他的著名的《闽书》中就有确切的记载:“福州之福卢山,当隋之时,曾掠流求五千户置此,尚有其裔。”
陈稜后在辽东之役中,以宿卫升迁为左光禄大夫,晋级为正二品;又在平息杨玄感叛乱中立功进位光禄大夫,晋级为从一品,并赐爵信安侯。隋炀帝死后,陈稜从宣城赶往江都,号召全军身穿孝服,“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衰杖送丧,恸感行路,论者深义之。”公元619年,陈稜为李子通所攻,投奔杜伏威,“伏威忌之,寻而见害”,结束了他忠于隋王朝的历史。
虽然如此,根据陈稜台湾之行所写成的流求传却流传下来,成为芜湖与台湾有着紧密关联的铁证。
七、陈稜被委以经略流求统帅重任的原因
人们会问,陈稜这个芜湖市无为县人何以被委以经略台湾的重任。其原因有三:
一是历史发展到隋朝时,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已非常紧密。大陆经常有船只驰到流求,与流求进行商业贸易。时在福建担任官员的陈稜,“曾略澎湖地,其屿屹立巨浪中,环岛三十有六,如排衙。居民以苫茅为庐舍,推年大者为长,畋渔为业。地宜牧牛羊,散食山谷间,各氂耳为记。”陈稜上岛加以抚慰,成为最早经略台湾澎湖岛的中国官员。
二是隋王朝虽然历史短暂,却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十分巨大的王朝。这个王朝统一中国后,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军备先进,尤以造船技术发达,凭借这种优势,再与隋炀帝好大喜功的个性相结合,就必然表现出王朝对疆域的拓展的兴趣。《隋书》曾有精确地道的评论:“炀帝纂业,威加八荒,甘心远夷,志求珍异,故师出于流求,兵加于林邑,威振殊俗,过于秦汉远矣。”陈稜被委以赴台的重任。可以说是隋炀帝的“威加八荒,甘心远夷”政策的必然产物。
三是陈稜具备成功经略台湾的能力和素质。陈稜的祖父叫陈硕,在长江巢湖边生活很久,“以渔钓自给”,可以说是渔民出身。陈稜生于这个家庭,自小就熟悉水上生活。陈稜的父亲陈岘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在隋之前的动乱时期曾在福建担任刺使章大宝的部曲,带着儿子陈稜在这个地区生活了相当长时间。陈稜在此处活动时间很长,对航海知识及海上生活应当说是相当熟悉。隋开皇十年即公元590年在江南发生的反隋大乱中,陈稜以忠于隋朝而崭露头角,迅速被拜开府,领乡兵,作隋臣,直至被封为虎贲郎将。陈稜还有一点被隋炀帝看中,即他有丰富的建造战舰的知识,为此,十分信任他的隋炀帝曾命令他“于江南营战舰”。由此看来,陈稜这个无为人无论在涉台知识、经验还是在实战能力上都是很强的。这些正是陈稜被隋炀帝选为经略流求统帅并且取得异常成功的原因。
呜呼,陈稜的一生,值得提及的仅为经略台湾。正是由于这个无为人的经略,台湾信史流求传得以形成,海峡两岸之间的往来进一步发展;被移居福建和中原一带的流求民众,迅速由原始社会步入封建社会;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基石也初步奠定。刘传汉 供图
姚永森
无为黄金塔
嘉庆年间无为城厢图
近年出版的《无为名人》一书首篇即是陈稜
新闻推荐
芜湖市表彰第四届“百姓学习之星”确定第二届“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市教育局获悉,芜湖市表彰了第四届“百姓学习之星”,并确定第二届“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据了解,为全面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