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瓦埠湖湖畔养蟹人

长丰报 2015-10-15 01:00 大字

“今天天气有点凉,‘蟹将军’都缩在水里避寒呢。"9月30日,性格豪爽的董玲告诉来访的记者,“前两天温度高,好多“蟹将军"都爬到岸边晒太阳呢。"今年39岁的董玲,个头不高,身材娇小,十几年前从杨庙镇嫁到了座落在瓦埠湖畔的罗塘乡樊祠村。如今,她在湖畔一带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蟹达人"。

转行改业养毛蟹

2006年之前,董玲和丈夫樊远伙一直在外开挖掘机,专门帮人挖塘开渠。“那时候,经常在无为县一带帮人挖塘,那里好多人家从事螃蟹养殖,效益还不错。"说起自己萌生养蟹初衷,董玲依旧清晰记得。她说,那几年,养殖螃蟹正热的时侯,瞧着养蟹能赚钱,董玲就和丈夫一起去无为县学起了养殖螃蟹。

学有所成之后,2006年秋天,董玲回到娘家杨庙镇承包了20多亩水面,由于精心照料,蟹价又高,当年就赚了好几万元。董玲说,之后的几年里,蟹价一路看涨,四五两的规格蟹一斤卖到80多块,着实让人心动。2012年,为扩大规模,董玲来到夫家樊祠村,租地挖塘,现在她们的养殖水面达到了50多亩。“按照亩产效益8000元,预计今年产值在40多万元。"董玲保守估算。

生态养殖效益高

“栽植水草、投放螺蛳,营造仿生态的养殖环境,增产增效。"董玲说,要想螃蟹长得好,水草离不了。站在碧波荡漾的堤坝边,谈起自己的“养殖经",董玲打开了话匣子。

“养殖生态螃蟹,要抓住螃蟹喜洁怕脏、喜阳怕风、喜静怕惊的习性,尽可能为螃蟹营造一个能在水边滩涂晒太阳、水草廊里安静觅食的良好成长环境。"于是,董玲在塘里全部人工种植水葫芦、蒿草等水草,培植自然资源,对养殖池塘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大大改善养殖条件,营造出一个仿生态的养殖环境。“小鱼和螺蛳是养蟹必备的天然食物。"董玲介绍,为此,每年春,董玲在当地大量收购进行投放。同时水葫芦为螃蟹脱壳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隐蔽环境,也可作为螃蟹青绿饲料的主要来源。

优良水质一半产

“水质是养蟹的根本条件,好水质是调出来的。"董玲说,良好的水质是养好螃蟹的必备条件。螃蟹苗投放后,要经过4次脱壳,每次脱壳后都会长大一些。如果生态环境不好,螃蟹就不容易脱壳,生态环境好,水体溶解氧含量高,脱壳就顺利,螃蟹的营养积累丰富,个体增幅就大。

为进一步改善水质,每年她在螃蟹起捕结束后,都要用生石灰消毒和清理塘底。“必须一次性彻底杀死病源微生物。"董玲说,严抓前期消毒,就减轻了后期管理、蟹病防治等方面的负担。因为前期工作到位,再加上有水草的作用,基本能保证水质清新,蟹苗少有病情。控制水质,饵食适量投放,减少高温饵料腐败,败坏水质。

据了解,董玲的养螃蟹技术达到了“壳青肚白、金爪黄毛"的水准,多年来,她养的螃蟹均重在4两以上,只只蟹黄膏红。

“今年由于六七月雨水大、温度低,‘蟹将军’要推迟个把月上市,包括阳澄湖大闸蟹也比往年推迟了。董玲说,最近专业网站分析,今年行情应该比去年好。合肥等地的螃蟹批发商也一个接着一个打来电话,询问今年产量、价格行情,都在准备对接货源。“这几天也接到好几家网店客商的电话,准备把我们的螃蟹包装上网销售。"站在堤坝上的董玲对今年的行情充满了信心。

(姚海泉  杜刚)

图为董玲看着蟹黄膏红喜颜开

新闻推荐

功昭日月泽被江淮

刘顺元李世农李清泉刘顺元之墓李世农之墓李清泉之墓凌玉昆叶永寿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更加缅怀曾经长期战斗在淮南抗击日寇而今长眠于塔山脚下的革命老前辈新四军老战士刘顺元、李世农...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