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老兵的抗战故事
□ 记者 舒 俊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之际,让我们一起聆听3位老兵回忆他们当年亲历的抗战故事。
张炳殿:银屏山战役负伤
张炳殿是一名95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前不久,记者在市老干局见到了他,听他讲述经历的抗战故事。
张炳殿是安徽庐江人,1940年5月加入新四军,隶属江淮游击纵队,“我小时候在大户人家做帮工,后来听说新四军来了,老百姓的救星来了,我就逃了出来,逃了一天一夜,没吃饭,终于找到了新四军。一开始我的个子太小,不能扛枪,只能做后勤工作,1940年我20岁的时候才正式参军。”
1942年3月,日军发动6000余人的大规模围剿,从东、西、南三面对安徽省巢(湖)无(为)抗日根据地银屏山地区进行扫荡。“当时我是新四军7师19旅56团2营5连的士兵。敌人十分凶残,用合围的战术,想要把我们一窝端。这一次是日本人主动出击,规模很大。我们用的战术就是打埋伏、打突围。”经过两周激战,毙伤敌300余人,粉碎了扫荡。在战斗过程中,张炳殿的左臂负伤。据老人回忆,银屏山突围后,他负伤留了下来。“当时我负伤了,伤口开始化脓,最后被一位当地的大娘救回家,用开水和盐救治伤口,才活了下来。”在负伤后的几年中,张炳殿被安排到7师19旅担任通讯班班长。
毕观林:亲见战友为国捐躯
现年94岁的歙县中学退休教师毕观林是一位抗战老兵。
1938年秋,还在读书的毕观林报名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师对空通讯班,从此走向抗战前线。将近一年的战斗,当时的空军虽然战绩辉煌,但也损失惨重,无力再到前方助战,因此对空通讯班取消。“教官就带着我们,赴浙东前线参加陆军79师。记得1939年12月间,战斗中我第一次负伤,右手上臂被敌弹击中骨折,经师部医生包扎后转送后方医院,次年6月返前线。1940年8月,鬼子集中兵力妄图攻占诸暨打通浙赣铁路,我师配合其他部队,保卫浙赣铁路。我所在的九连是团预备队,黑夜奉命进入山头阵地阻击敌人。天刚蒙蒙亮,猛然发现敌人约一个分队也窜上山来,双方相距不足50米。这是山地战,敌人坦克用不上,敌机也受限制,鬼子在我们的奋勇阻击下,拖着伤员缩下山沟。为了报复,鬼子的炮火轰击不断。我身边的七班上士班长孙金贵被一块弹片飞来击中头部,为国捐躯。”
像这样的战斗毕观林还经历过多次,在一次与日军交战中,他的背部又被弹片击伤。“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毕观林激动地说。
柳清众:年少曾在解放区工作
家住屯溪区的柳清众今年87岁,除了腿脚不便,记忆力还相当不错,在抗战时期,他对自己在新四军7师财经处工作过的那段岁月至今仍记忆犹新。
柳清众是浙江余姚人,从小生活在上海,十七八岁就在上海华北煤业公司当学徒。“那时候日本人占领上海,在桥上设岗,中国人过桥还要向他们低头鞠躬,我们都不愿意过桥。”柳清众说,公司老板是开明人士,他的不少师兄弟都参加了革命,那时的他也受到影响,经常看一些进步书籍。“1945年春天,公司里的师兄带我们到了解放区无为县,新四军7师的根据地,当时的师长是谭希林。那时条件艰苦,我们住在牛棚隔壁的房间,没有床,就在地上铺着稻草睡,过了一两晚,7师财经处开大会,欢迎我们几个新来的同志。”又过了几天,他被分配到无为县汤口镇大江银行中路货币代换所工作。
那时候一个所就他一个人,每天早出晚归,吃住就在当地老百姓家,后来所里又增加了两个人。没过多久,代换所取消,他又调回汤口镇大江银行总部。“代换所紧靠芜湖,对江都是日本人,经常过江骚扰,抢掠财物。有一次,幸亏老百姓过来通风报信,说是日本人过来了,让我赶快走,我整理好就到农村去了,没有和日本人正面冲突。”柳清众清楚地记得,得知抗战胜利,整个集镇一片欢腾,到处放鞭炮。此后他一直从事地下交通工作,1948年来到徽州地区。后在市人大常委会离休。
新闻推荐
□张启立俄国作家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倪受兵先生就是这祥一位热爱生活、善于审美、发现美、纪录美、传播美的摄影家。...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