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激发党建活力——鸠江区湾里街道“党旗下的向日葵”党建品牌建设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向陈宏
这个“七一”,生活在鸠江区湾里街道合南社区的老党员周爱玲参加了多项主题活动。她由衷地说:“党支部网格化管理、多样化活动,激发了党建活力,让我们有了家、融入家、当好家。”
周爱玲所说的基层党组织网格化管理,是湾里街道党工委在开展“党旗下的向日葵”党建品牌建设中的一项探索。通过探索,把在社区居住、工作的2026名党员纳入网格党组织管理,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党员服务奉献零距离”,为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织设置网格化,让党员“有个家”
抓基层党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湾里街道城乡接壤,区域分散。尤其是随着企业“退市(市区)进区(开发区)”和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原先以企业和行政村为单元设立基层党组织的做法,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要求。
在“党旗下的向日葵”党建品牌建设中,街道党工委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按照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组织生活、有利于作用发挥的原则,制定了《湾里街道网格党支部建设工作方案》。
这是一个全新的组织构架,更是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
街道党工委对全街6个社区党委下辖的22个党支部进行重新编排,按照党员实际居住的小区、居民组情况划分成26个社区网格党支部,把2026名社区党员就近安置在自己家门口的网格党支部内,构建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功能性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
随着新构架的形成,街道党工委将基层党组织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网格化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了条块结合、纵横分布的党员组织管理网络,为社区党员就近找到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确立了全覆盖的基层党建格局。
联系服务台账化,让党员“融入家”
“新模式的运行,不仅是组织管理的创新,更是服务功能的增强。”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时和说。
几年来,网格化管理成了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重要推手。其中,两本“台账”就记录下了基层组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的点点滴滴。
一本是党员联系台账。
对每名党员都明确1名支委联系,每周电话沟通1次,每月上门走访1次,每季谈心谈话1次,确保党组织对党员居住地、联系方式、就业情况和思想动态“四清楚”。同时,依托爱党建平台、远程教育网、党员之家、社区短信平台等,推广使用党员证,开展各类红色体验活动,组织多种文体活动,让所有党员积极“融入家”。
另一本是民情走访台账。
党员网格员与社区网格员携手上门,向网格内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详细记录走访群众的基本情况、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以及办理结果,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上报问题,全方位收集传达社情民意,确保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解决、样样有落实、处处有回音,确保了“网格化”服务落到实处。通过服务群众,引导党员自觉地“融入家”。
如今,在金湾社区,“智惠金湾”如鱼得水;在合南社区,“先锋为民”持续深化;在华强社区,“五星党建”深入人心;在银湖社区,“创业富民”风生水起……网格化管理模式运行以来,6个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无一不得到了增强。
设岗定责规范化,让党员“当好家”
如果说形式的创新是助推器,那么,内容的创新则是催化剂。
新模式运行后,湾里街道党工委注重丰富基层党建活动内容,设岗定责,规范运行,引导党员“当好家”。
几年来,街道党工委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的服务认领活动,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活动由社区党委发起。社区党委设置服务项目并提供项目“菜单”,供网格内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党组织和党员可根据自身优势和意向,组建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团体,向社区党委认领服务项目。
随着活动的深化,涌现出华强社区“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合南社区“老党员为民服务室”、银湖社区“老吾乐居家养老”和金湾社区“党群一家亲”等党员服务项目,不仅让社区党员领了“责任田”,而且激发了党员“当好家”意识。
如今,越来越多的党员主动要求在网格中为身边群众排忧解难、发挥作用。其中,在金湾社区,不仅党小组长兼任了楼栋长,还针对党员的不同专长设置了小区卫生、社区治安、文明劝导和纠纷调处等网格志愿服务岗,在网格中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可以说,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运行,不仅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与党员、与群众的良性互动,而且实现了街道党工委与社区群众的零距离互动,提升了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新闻推荐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热,就快7月入伏了。打开搜索引擎,输入“隔夜菜”三个字,弹出的是各种堪比父母朋友圈的耸动标题:“四类隔夜菜堪比砒霜”“这三种隔夜菜想吃就吃”“隔夜菜易致癌,谣传还是真理?”……...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