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陇南 大山深处架“彩虹”

甘肃日报 2012-07-18 00:55 大字

身边的变化 陇南 大山深处架“彩虹”

本报记者 周者军

“你看,政府为我们修的便民桥又宽又好看,走两辆农用车绰绰有余,解决了附近四五个村的群众趟河涉水的大难题。学生娃上学不愁了,村上种的蔬菜、核桃,还有养的猪、鸡都能用车拉到外面去卖了,走个亲戚花一袋烟的功夫就到!”站在洛河桥上,成县红川镇韩庄村村民韩治军难抑兴奋。

和韩治军一样,近5年来,陇南山区有170万名山区群众告别过河难。河谷、山涧之间架起的420座便民桥成为大山深处的一道新风景。

“村前这条洛河是嘉陵江的支流,原来没桥的时候,村民出门办事要么趟水涉险过河,要么绕道4公里远山路,从邻村一座已有几十年历史的铁索桥上过河。我们村的孩子五六岁时,首先要学会过河,不然就走不出村子。”韩治军说。

陇南境内峡谷纵横、江河密布,拥有大小河流3760多条。当地村民大部分居住在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西汉水“三江一水”两岸,这些河流在为村民浇灌土地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困难。

自2008年起,陇南市发改委、交通、扶贫等部门通过争取项目、自筹资金、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先后筹资5.3亿元,在出行条件差、贫困程度重、人口密度大的偏远山村兴修“便民桥”420座。一座座新建的大桥,像漂亮的彩虹一样,飞架深山峡谷、河流两岸,解决了群众过河难的问题,成为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金桥”。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西和县大桥乡龙凤村采访,站在新修的龙凤大桥上放眼环顾,西汉水两岸群山环绕、雾霭流岚,被河水滋养的田地恬静秀美、生机盎然。

“靠党的好政策,这些年,我们山区群众的生活处处都发生了变化,而一座座‘便民桥\’更是造福子孙后代。河上有了桥,村上的土特产很容易就能送到镇上交易,我家还买了一辆小货车搞运输,一年增加了1万多元的收入。”说起身边的变化,开着农用车,刚从镇上回来的村民赵谦和首先说起的,就是脚下坚固、漂亮的“便民桥”。

新闻推荐

经典传说的温情模式

□石小军在第六届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上,来自陇南市西和县剧团的秦腔《七月七》获得了众望所归的优秀剧目奖。《七月七》对于传统的改编可谓蹊...

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