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经典传说的温情模式

甘肃日报 2012-12-05 00:14 大字

□石小军

在第六届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上,来自陇南市西和县剧团的秦腔《七月七》获得了众望所归的优秀剧目奖。《七月七》对于传统的改编可谓蹊径独辟,它以独特的现代视觉,把一个古老的传统故事讲得时尚、浪漫,有趣、温情。

有人说世间的故事早已讲完,因此怎么讲就显得尤为重要。观众最为关注的也就是故事的讲法。传统经典的改编演绎,在影视和戏剧界早已不再新鲜。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当然失败的教训也是比比皆是。究其原由,失败者大都是没有吃透名著原作的精髓,急功近利地随便解构,这种所谓的“创作”本身并不会有多大的生命力,只能是昙花一现。而一个好的改编,则需认真领会经典的实质,领会经典所要传达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延伸,接通时代的需求。

牛郎织女的故事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牛郎的憨厚、织女的痴情,代表了处于农耕文化中传统中国人的理想追求,成为最富特色的符号。秦腔《七月七》里,剧作者包红梅巧妙地接通传统和现代,让牛郎还是那个牛郎,让织女依然美丽善良,美好的东西悉数保留,而最大的亮点在于,王母终于多了些人性。母性的慈爱,女人的柔情,这些现代人非常关注的元素尽数登场。当她知道织女私自下凡时,没有对织女扣“犯天条”的大帽子,却把抓人的动机改说成“思女心切”,为这一本来性质严重的事件定了性,虽也愤怒:要“调集天兵与天将,拿回奴才问罪行!”但继而又一句“慢……呀!”这一犹豫间,尽显母性情怀以及作为女人的柔肠和瞻前顾后的纠结。“还有那一双小儿女,那更是玉帝王母一脉根。”——表现了对于子孙和骨肉亲情的企盼与关照。鉴于此,高扬的巴掌便轻轻落下,她对巨灵神的命令里就充满了对女儿的妥协和关切。当牛郎追上天的时候,她眼见“织女儿凡间夫婿难割舍;小牛郎肩挑儿女苦奔波。”她叹“一个情字怎了得?! ”,于是“无奈拔簪划天河”,这种阻隔的制造是被动的,对牛郎织女的相恋起码是同情的。于是,这个王母还是很开通的。

对于原传说中单薄故事的合理补充,也充实了剧情。牛郎与织女的初见有点狭路相逢的突兀,但也巧妙地避开了原传说中的“牛郎去偷正在洗澡仙女的衣服”;老牛死时遗嘱里说要剥它的皮暗示以后将成为牛郎追赶织女的飞行器,在《七月七》里换成了织女日夜劳作织成的锦衣,少了血腥,多了美感,同时也加强了对于织女形象的刻画力度。而牛郎救喜鹊则突出了牛郎的善良,并为后面的喜鹊感恩搭鹊桥做了合理的铺垫。可谓生花妙笔。

太白金星形象的转变也是另一个突出亮点。他故意上套装醉让织女偷了南天门的钥匙下凡,事后又和王母搪塞周旋,并适时来点激将法,从而促进了王母的心理转变,也可谓功莫大焉。

本剧人物行当相对齐全,特别是近年来戏曲改编中较为稀缺的丑角的加入,为剧目增添了谐趣,如云美女轮番出场,加着亮片的裙裾飘飘,华丽时尚,特别吸引眼球。舞美的巧妙安排为剧情的发展提供快速转换的可能。不难看出,《七月七》其实是为了迎合一个宣传当地民俗继而提升知名度的使命而生的命题作文。这样的创作模式当前正在各地风行,这类作品的排出大都“宣传”有余而“艺术”不足,真正能走到人心里的不多。但是,《七月七》把一个命题作文写得如此有声有色,实则可喜可贺。

新闻推荐

【简明时讯】西和积极开展培训打造手工刺绣品牌

【简明时讯】西和积极开展培训打造手工刺绣品牌西和积极开展培训打造手工刺绣品牌近日,西和县在长道镇大柳村成立“乞巧坊”刺绣协会,开办了手工刺绣产品网店,力争把西和手工刺绣产品推向全国。西和...

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