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别山水源地“呼唤”生态补偿上游护水作贡献,下游用水该补偿,安徽省明年有望推开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3-09-13 11:13 大字

开栏的话 9月9日,2013年“江淮环保世纪行”集中采访正式启动。今年的主题是“保护农村环境、建设美好乡村”。本报记者在5天时间里,随采访团深入霍山县、铜陵市、宁国市和当涂县等地乡村,深入了解各地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清洁工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将推出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9月9日,记者一行来到霍山县,实地探访了位于大别山水源地核心区域的磨子潭和佛子岭两大水库。说起水源地保护工作,当地干群迫切盼望能够建立大别山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省城“大水缸”频告急

“你们现在看到的水面算是比较干净的,可达到或好于Ⅱ类水的标准,而在今年4月份之前这里航道两侧还布满了养鱼的网箱。 ”9日下午,记者一行乘船穿越佛子岭水库时,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熊竞成指着碧波荡漾的水面说。

霍山县的几大水库,是省城的“大水缸”,曾经被作为沿岸农民增收重要途径的网箱养鱼,近年来正因为水库水质的恶化而被逐步取缔。罪魁祸首不仅仅是网箱养鱼,农业面源污染、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生产污水排放等都是重要原因。据环保部门监测,从2005年以来,大别山区有五大水库水体中总磷、总氮的浓度逐渐增高,水质呈下降趋势。 2010年佛子岭水库的水质曾一度降至Ⅲ类,饮用水源地保护亮起了“红灯”。

水源地保护投入浩大

省城“大水缸”频频告急,霍山县积极行动治理水源地。磨子潭镇党委书记王大春介绍,今年4月起,该县开始全面禁止水库网箱养鱼,仅磨子潭镇为拆除沿水库4个村的网箱,就投入补偿经费2000多万元。

在磨子潭镇坝上新村,村民现在都已习惯将积攒的生活垃圾倒进门前的蓝色垃圾桶。王大春介绍,该镇垃圾焚烧站目前已运行3年,每年运行费用在5万元左右。而在佛子岭镇区不远,投资100万元建成的潜流式污水处理设备后期的运转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霍山县环保局局长万家胜告诉记者,这两年县里争取到农村清洁工程和环境连片整治资金2000万元,县级整合配套2100多万元。全县目前共聘用420名保洁员,污水、垃圾等环保设施每年的运行费用在500万左右,“而这只能处理一部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 ”

呼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六安大别山区的佛子岭、梅山、响洪甸、龙河口、磨子潭、白莲崖等六大水库及其上游是六安、合肥、淮南等地的重要水源地,每年仅向合肥居民供水就达1.5亿立方米。 “大别山地区既要发展,又要严格保护水源地环境,希望省里能够建立大别山区生态补偿机制,让下游用水地区给为保护水源做出牺牲的地区一定的生态补偿。 ”熊竞成建议。

对此,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城建环资委委员李玉成认为,建立大别山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协调区域发展、改善上游水源地居民生活条件有很大意义,也是下游用水地区应当承担的责任。可以仿照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办法,由合肥、淮南等水源生态效益受益地对皖西大别山区水源地给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补偿。

据悉,目前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厅已着手开展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工作,已经起草完成《安徽省跨市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及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暂行办法》(初稿),最早明年即可在全省全面开展相关流域生态补偿。

本报记者程茂枝

新闻推荐

农村环卫设施运转面临缺钱缺人尴尬,基层干群呼吁——“建起来”更要“转起来”

近年来,安徽省各地乡村相继建成一批以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的环保基础设施。这些项目建成后运行情况如何?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近日随江淮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深入各地一探...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