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探访两干部抗灾殉职的霍山佛子岭镇——干群憋足劲 齐心建家园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5-08-21 09:33 大字

■ 本报记者 王逸群

从8月10日凌晨开始,接下来四天三夜的时间里,佛子岭镇党委副书记余涛只睡了7个小时:每天早上5点半天一亮,就要下村核灾,沿路核查直到天黑,再回来整理材料到深夜。“书记、副镇长走了,但救灾的工作还得继续! ”8月14日一早在镇政府办公室里,余涛神情坚定地对记者说。

为抗击台风“苏迪罗”,霍山县佛子岭镇党委书记何必山、副镇长陈贵春10日凌晨在查灾排险途中遭遇山体塌方,不幸殉职,同车前去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宜国身负重伤尚在抢救(本报8月11日头条报道)。在遭遇泥石流前,他们还在车上讨论如何把发生险情的两个村民组100多名群众转移到最安全的地方。

如今,肆虐了整整3天的 “苏迪罗”早已过去,留下的是满目疮痍。大灾过后,救灾重建迫在眉睫。该县安排了副县长张润之第一时间到达佛子岭镇组织调度,在全镇职工的临时会议上,他为大家鼓劲:“精神不能垮、思想不能乱、斗志不能减”。

事实上,失去“家长”的乡镇工作人员并没 “垮”。 “因为处理两位英雄的后事,我们镇的核灾工作相对滞后,所以追悼会一结束,大家就立刻回到了受灾的村组。 ”余涛介绍,从当天开始,该镇所有干部职工到岗到位,取消节假日休息,并安排了统一的值班制度:10个人一班,24小时值守。

同时,近100名工作人员还分成了包括灾情核查、灾后重建、督查、民政安抚等多个组奔赴各村,将包括倒房户、桥梁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等详细情况汇总到乡镇。除了进行灾后核查,该镇驻村工作组还本着“全倒户找到安置点,吃好喝好”的原则,及时将500余灾民全部安置到位。此外,村卫生室也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免费为因灾受伤的群众进行治疗。

两位殉职干部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在时刻激励着该镇的工作人员。洪水来临当晚,民政助理员沈文婷建在水库边上的房屋也受损严重,但她却依然坚持岗位,全身心扑在镇街道核灾、救灾的工作上;13日上午,副镇长巩德军接到了母亲的病危通知书,但因为要下乡核查灾情,他最终没能回家见亲人最后一面。 “同事们都献出生命了,我这点付出算得了什么? ”他激动地说。

同样被殉职干部精神感染的还有佛子岭镇的全体村民。 “10号上午,镇里专门有一组七八人的队伍,负责接听群众救援电话,随时准备转移安置灾民。 ”镇党委委员王金凤告诉记者,得知自己镇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大部分村民都在积极自救,“以前天天接到群众电话,这几天却只接到了一个! ”她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噩耗,村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支持乡镇工作。

“村民支持我们,不仅是对逝去英雄的缅怀,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 ”余涛表示,截至昨日,该镇除班长路一段正在抢修外,其余村组道路均已贯通,各村也恢复供电。下一步,他们将配合国土部门,选择原址翻建或异地重建的方式帮助倒房户重建家园,“我们会用沉下身子的工作态度,把心系群众的精神传承下去! ”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探访金寨、霍山受灾群众安置点——饭菜充足,缺水少床需棉被爱心人士欲捐物资可与本报联系

爱心人士欲捐物资可与本报联系

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