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少共谱新庐歌

安徽日报 2013-11-08 23:50 大字

■ 夏金华

“终于找到了真正爱好庐剧的年轻人,希望我这个小徒弟多钻研,真正领会庐剧‘小戏大源头\’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能欣赏庐剧、喜欢庐剧。 ”日前,被业界誉为庐剧“活化石”、86岁高龄的霍山盲艺人李儒瑶先生举行仪式开门收徒,六安青年管亚伟有幸成为老先生的首位入室弟子。此事成为庐剧传承之路上的一个佳话。

李儒瑶1928年出生在霍山县一个贫苦人家,幼年患天花导致双眼残疾。为了谋生,父母将他送到当时皖西名气很大的说唱盲艺人刘英才身边学唱卖艺,十多岁的李儒瑶跟随师傅跑遍了皖西各地,当时学唱的大都是些民间小调。

因天资聪颖,李儒瑶很快学会大量的皖西民歌,但在旧社会,以卖唱为生,加之身有残疾,他始终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直到1952年,只念过两年半书的李儒瑶被吸收进霍山新民剧社,这个剧社便是霍山庐剧团的前身。李儒瑶从此踏上戏曲演唱、作曲之路,这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用一把胡琴演绎着坎坷而完美的人生。上世纪60年代初,由李儒瑶作曲的《茶山新歌》作为安徽庐剧新戏代表,被送往省内外巡演,轰动一时,并且成为皖西庐剧的保留剧目,活跃在皖西文艺演出的舞台上。

今年86岁高龄的李老,虽然有很多戏迷,但却没有正式弟子,这让迈入耄耋之年的他心里非常着急。 2009年,年仅25岁的六安青年管亚伟来到霍山工作,一直热爱庐剧的他慕名找到李儒瑶,两个年龄相差50多岁的人一见如故。从此以后,这一老一小一有空就凑到一起探讨庐剧的起源、曲调,谈得兴起时,老人还会边唱边讲解给管亚伟听。 “他一直鼓励我探索研究庐剧,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从他那里我了解到了很多几近失传的宝贵知识,我的一首歌词《秋风里的小船》还被李老精心配曲。 ”管亚伟说。就这样,小管与庐剧“活化石”李儒瑶开始了这段珍贵的忘年之交,也与庐剧结下不解之缘。

“在我追寻庐剧的道路上,除了师父之外,我还遇到过许多老艺术家,孙自婵为我演唱多年未唱的《绣罗衫》选段;汪鸿云、武克英为我重现《红楼梦》《妈妈》选段;从没写过字的李玉兰,给我描画了‘庐剧绘真情\’五字墨宝;余章林在病床上把所有剧照和懂得的庐剧知识都一股脑儿地塞给了我……他们敞开心扉、亮开嗓子,为我一次次再现庐剧的精彩和辉煌。如今,我要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继承他们的梦想,在庐剧艺术探索之路上做一名永不停歇的‘歌者\’。 ”在拜师仪式上,管亚伟深情地说。 “有管亚伟接过我心中、手头的原始庐剧,我可以放心了! ”李儒瑶一脸欣慰。

几百年来,庐剧在江淮大地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我们祝愿这一老一小共同谱写出更加精彩动人的“庐歌”。

新闻推荐

网络成就家庭农场

■ 本报通讯员 夏金华本报见习记者 袁野“去年农场内的苗木销售,土鸡养殖,再加上平时做的一些园林绿化工程,毛收入上千万。要不是网络,我也想不到搞这个家庭农场,哪会有这样的收益呀? ”2月19日,记...

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老少共谱新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