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节临近,省城市民对节日期间的“菜篮子”格外关注,有的担心菜价会不会上涨……合肥经济圈合作共建蔬菜基地为省城“菜篮子”供给上了道保险。近日,记者前往霍山县蔬菜基

安徽日报 2014-01-08 23:22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夏金华本报记者 沈建平

打造绿色“菜园子”

2013年12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霍山县但家庙镇胡大桥村,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只见白茫茫的蔬菜大棚连成一片。虽然正值隆冬时节,外面寒气袭人,但走进蔬菜种植大户但珠明家的蔬菜大棚内,却感到温暖如春。记者看到大棚里一畦畦绿油油的青菜生机勃勃,一个个红艳艳的西红柿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但珠明家种植了200多亩蔬菜,2012年被定为直供合肥的蔬菜基地,年产蔬菜50多万斤。正在地里忙活的但珠明告诉记者:“菜地都是用沼渣、沼液作肥料,不仅环保,还能防病虫害。合作基地种植的蔬菜必须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县菜篮办对我们生产的蔬菜定期进行质量监控,要求投放市场的蔬菜必须符合国家农残检测标准,确保供肥蔬菜的产品质量。 ”

“这是在农技专家指导下种出的新品种。 ”但珠明指着刚从地里砍下的莴笋对记者说,“这种莴笋的茎是青色的,不仅产量高,而且味道好,价格与普通莴笋差不多。 ”他还告诉记者:“现在的惠农政策好,县政府对菜农大力扶持,对种植蔬菜超过100亩的大户,每超过1亩奖励100元,供应合肥的蔬菜基地,每亩补助100元,今年县里还帮我们办了蔬菜保险,即使遇到天灾也不怕了! ”

随后,记者来到该镇大河厂村霍山与合肥合作共建蔬菜基地,走进贺名胜家的蔬菜大棚,只见一畦畦菠菜、芹菜、香菜、韭菜绿油油的,地里安装了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设置了防虫网,蔬菜不会遭飞蛾侵害,真正是绿色无公害。

“湿度还好,温度要稍微调高一点……”贺名胜正和农技员在大棚内查看温度、湿度。 “现在种植蔬菜都科技化了,你看,这是气象局专为我们菜农建的‘小气候自动观测站\’,通过观测站坐在家里就可以了解蔬菜生长情况。 ”贺名胜告诉记者,供肥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推行“四统一”技术规程,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收运销。 “那些黄心菜就是准备在今年春节期间供应合肥市场的,一点农药也没用。 ”贺名胜指着大棚外的露天菜对记者说。

贺名胜以前在外打工搞运输,后来看到种植蔬菜前景好,2011年返乡在大河厂村承租了38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建成108亩蔬菜大棚,蔬菜年产值400多万,纯利润80多万元。 “明年打算再建一个育苗基地、一个养猪场和一个鱼塘,形成猪—沼—菜生态循环经济链,打造真正的绿色‘菜篮子\’! ”谈及未来的发展,贺名胜脸上绽开了笑容。

大河厂村村支书周自刚告诉记者:“村里5032亩耕地,754户村民,自从建起直供合肥的蔬菜基地后,一些村民就返乡种植蔬菜。目前,已建成蔬菜基地1000多亩,农户人均收入都翻了一番。 ”

霍山县菜篮办主任汪明告诉记者,为把供肥蔬菜基地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县里加强了标准化生产与技术指导,邀请专家对基地菜农进行培训。去年以来,已举办培训班12场次,培训菜农近2000人次。县农委把合作共建蔬菜基地列为重点监测对象,实行例行监测与不定期抽检相结合,为基地菜农统一制作了《蔬菜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建立蔬菜质量可追溯体系,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确保供肥蔬菜质量安全。

“农超对接”惠市民

下午,记者来到与儿街镇大沙埂村的绿谷生态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只见地里一派忙碌:有的人将一棵棵新鲜嫩绿的莴笋、芹菜等摆放整齐,装进筐里;有的正在将包装好的新鲜蔬菜搬到卡车上,公司经理汪丁军一边记账,一边忙着指挥过磅、装货……

“瞧,咱种的蔬菜不愁销路,收菜的都到田头了。马上就到春节了,我们种的黄瓜、茄子、辣椒、黄心菜、莴笋、韭菜、大蒜等,准备春节期间送往合肥市场。 ”汪丁军告诉记者,以前种植的蔬菜都是先从菜地到批发市场,再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经过层层转手,最后才能到市民手中的菜篮子,蔬菜的价格也远远高出最初他们卖出去的价格。汪丁军对记者说:“就拿这莴笋来说吧,如果直接批发到农贸市场,只卖1块一斤,而市民在市场上买可能要2元左右,现在我们与合肥开展蔬菜基地共建,就可以将蔬菜直接拉到合肥的周谷堆市场,那里有专门为霍山开设的共建基地蔬菜专柜,有的还直接供应合家福等超市里呢。 ”

一位前来收购蔬菜的超市销售商告诉记者:“每天下午5点左右,运蔬菜的大车就来装货,第二天中午,这些新鲜蔬菜就成为合肥市民餐桌上的菜肴了。少了许多中间环节,价格自然就降低了。 ”

霍山县菜篮办主任汪明告诉记者,2013年霍山的供肥蔬菜基地向合肥供应的蔬菜品种有20多个,总量达5000多吨。开展“农超对接”,与基地菜农签订长期直采合同,霍山蔬菜直接进了合肥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货配给关系,实现“农户+基地+市场(超市)”的新型合作模式,使新鲜蔬菜从田间地头直接到市民餐桌,让省城百姓吃上平价菜、放心菜。

合作共建促双赢

据霍山县农委张方应主任介绍,自2009年以来,霍山县已连续5年争取了供肥蔬菜基地建设项目,面积也由开始的1000亩增加到2000多亩,先后争取合肥市农委供肥蔬菜资金85万元、省级标准园建设资金30万元,用于供肥蔬菜基地和蔬菜标准园建设。为把霍山打造成合肥的大菜园子,县里对蔬菜基地的菜农制定扶持措施、奖励政策,及时把奖补资金打卡到户,今年还为农户办了蔬菜保险,为菜农解决了后顾之忧。目前,共建基地大力发展茭白、四季豆、长瓜、土豆等高山蔬菜,这些高山蔬菜成熟于6月至8月,填补了合肥市蔬菜 “伏缺”,既增加了当地菜农的收入,又补充和丰富了省城市民的“菜篮子”。

合肥市菜篮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7年至今,合肥已同霍山、金寨、岳西等9个市县共建合作蔬菜基地,合作共建资金由2012年的520万元增至630多万元,总面积达15万亩,年供肥蔬菜40多万吨,共有70多个蔬菜品种。为方便这些蔬菜直接供应合肥市场,相关部门还组织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产品对接活动,在周谷堆市场开辟合作共建专柜,与各大超市签订销售协议,开辟“绿色通道”,让周边市县的蔬菜直销合肥市场。他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会因天气等原因影响省城的蔬菜供应,即使遇到雨雪天,合肥市场也不会缺菜,菜源供应充足,菜价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确保春节期间合肥市民“菜篮子”稳定。

合肥经济圈蔬菜共建基地的建设,不仅让合肥市民受益,直接保障了合肥市民的餐桌,也为共建基地的农民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基地合作共建、城乡互惠双赢。

新闻推荐

首季完成技改投资近900亿元

本报讯 (记者 吴量亮)在六安市霍山县,应流集团高温合金和高性能零部件热处理工艺技术改造项目正有序进行。待项目完成后,这家业内领先企业将具备300吨大型件处理能力,每年可增加利润3000多万元,大大提...

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