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皖菜如何拿到“世博通行证”?由上海批发市场推荐;在沪能“看”安徽养猪,摘菜要戴手套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0-05-25 13:26 大字

[摘要]由上海批发市场推荐;在沪能“看”安徽养猪,摘菜要戴手套

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吸引7000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吃饭问题无疑是一件大事。为确保世博期间食品安全,各级政府空前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而另一方面,不少农产品靠过硬的品质搭上了“世博快车”,不仅带来了滚滚财源,还一举打响了品牌。 “皖字号”农产品是怎样进入世博会的?世博会又给农产品带来了怎样的机遇?记者近日采访了安徽省多家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产品三种途径进世博

根据省农委最近的统计,目前安徽省供沪农产品大多为“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共129家,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5家,绿色食品52家,有机食品20家,地理标志产品2家。从产品类别统计:粮油类27家,蔬菜瓜果类30家,畜禽类31家,水产类14家,茶叶类17家,地方特产类10家。

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任旭东介绍说,这些产品主要通过3种渠道进入上海:一是企业在上海设立的专卖店,如茶叶、山货、熟食等深加工产品;二是通过上海各类商场、超市,包括一些初级农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三是通过上海江桥、江杨、曹安、上农批、龙上、西郊等6个指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严禁场外交易。能进入上海市场的都是各地优质产品,是由上海6大批发市场推荐,通过上海有关部门考察审核,将名单上报农业部,再分别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自做好质量安全监管。而能进入世博会中心区的,更是在这些产品中“优中选优”。

上海“飞检”皖菜保安全

根据农业部要求,安徽省提出将供沪蔬菜、生猪生产基地100%纳入监管范围;禁限用农药、违禁兽药监管面达100%;生猪及生猪产品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达100%。产品经检测不合格的,立即取消基地(企业)的供沪资格,并依法对企业给予处罚,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或销毁,问题突出的予以通报批评。这对于生产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一旦出问题,不仅要赔钱,还会砸了牌子! ”安徽省某著名蔬菜生产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开始,当地领导、各部门几乎天天上门,反复强调水源和打药不能出问题。

“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对于安徽省最大的生猪供应基地——安徽长风农牧科技集团公司来说,拿到“世博通行证”,也意味着产品要能经受更严格的检测。 “我们一直执行的是欧盟生产标准。 3年前,我们的品牌肉就已经打入挑剔的上海市场,连上海本地品牌肉也用我们提供的生猪,可还是没想到这次世博会检测会这么严。去年4月,上海方面突然来了农委、商务、质检、卫生、药监、工商6个部门的20多人,实地调查我们从种猪、水源、饲料、防疫、屠宰、包装到运输的所有环节,还在我们基地各处安装了监控设备,在上海就能监控生产全过程。要不是自身管理过硬,哪敢接受这样的检验? ”该集团肉食品公司副总经理王进说。

而和县济洪蔬菜合作社为直供世博会,更立下了一套苛刻的规定:摘菜要戴手套,大棚里不允许有一个药水瓶或药袋。社员不按规程操作,即被永久除名。

高标准带来大实惠

“我们算过账,扣除所有开支,猪卖到上海比在本地每斤还能多赚5毛钱。去年我们向上海卖了8万头,约4700吨生猪和猪肉。 ”王进指着上海地图说,“以前我们在上海只进麦德龙超市和东南西北4个专卖店,现在通过世博会,在行业内外名气都响了,很快就要进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还要再建一批专卖店。 ”

“繁昌的蒜苗、蚌埠的大青豆、阜南的辣椒、霍山的百合、庐江的荸荠……只要在上海一上市,其它地方的产品都要靠边站,因为它们都是多年严格执行生产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些有机蔬菜的价格是其它产品的3倍。 ”任旭东告诉记者。

作为供沪百合的主产地,霍山县漫水河镇承担世博期间6000吨鲜百合的供应任务,占整个上海市场份额的60%以上。由于上海人认可漫水河百合,产品普遍能卖到每斤8元的好价格。该镇政府负责人说:“没有一家污染企业,纯自然的空气和土壤,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还得对所有农户反复培训,才能保证我们的小百合永远香飘大上海。 ” 本报记者夏朝阳

新闻推荐

把群众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六安市深化“村为主”、积极探索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纪实

六安市深化“村为主”、积极探索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纪实

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霍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