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忻城:“一村一策”多渠道扶贫成效明显

广西日报 2012-05-14 19:17 大字

本报忻城讯 (记者/陈坤 通讯员/韦献娟)5月10日,位于忻城县城关镇黄宜村西部边远山区的古林屯22户共78人,正式告别了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就业难等困境,整体搬迁入驻县城城南工业园区附近崭新的安置小区。这是该县采取“一村一策”综合扶贫措施的一个剪影。据该县领导介绍,深处大石山区的忻城属于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贫困村数量多、情况各异,对于能够就地进行产业开发的,政府进行扶持;对于难以就地开发的,进行整村搬迁。

此次整村搬迁的古林屯耕地面积218亩,屯支柱产业以玉米种植为主。由于山区条件制约,古林屯尚未通路、通电、通水,以煤油灯为主要照明工具,属于缺乏基本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村屯。去年全屯人均纯收入仅900元,是一个典型的特困村。今年年初,县委书记谢大研带领调研组翻山越岭深入该屯调研扶贫工作,经过反复征求当地村民意愿后,决定进行整村搬迁。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此后,该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在落实村民搬迁出来后的居住、就业、医疗、教育等多项具体措施后,才正式实施整村搬迁。住在新房子里的村民梁再勤激动地说,以前住在老家,山路崎岖不平,没有水和电,条件很苦,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才能买到猪肉。以后我们就在城里工作,过着城里人的生活了。

针对有条件进行产业扶贫开发的贫困村,该县实行连片产业扶贫开发战略进行扶贫。该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说,影响最大的连片桑蚕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自治区扶贫示范项目,覆盖了红渡、古蓬、北更等4个乡镇11个贫困村,共计4100亩桑园,受益群众达8638人。仅去年以来,县里就整合资金给78个贫困村免费发放优质桑苗1300多万株,受益农户达4000多户。此外,去年以来共调运发放良种甘蔗蔗种2315吨,推广种植2893亩;调运发放金银花苗木43.6万株,推广种植5450亩;调运发放百香果苗4.82万株,推广种植482亩;在马泗乡马泗村扶持42户贫困户建设大棚252座。下一步,该县将继续深入探索扶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新模式。同时,积极筹措扶贫资金6710万多元,实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解决贫困村屯通水、通路、通电问题,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新闻推荐

在校园点亮一盏“长明灯”

本报记者卢彬彬本报通讯员李晓成如果把校园卫生安全比作杠杆,学生身心健康比作目标,那么校园医务室就是撬动这个目标的支点。而在我区乡镇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却因条件所限没有这样的“支...

忻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忻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