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忻城:巧抓特色重塑大石山区

广西日报 2013-12-03 18:05 大字

蓝艳青 黄大华 罗献吉 李晓成 蓝春青 罗庆东

位于大石山区的忻城县地处广西中部,地质环境素有“七分石头三分土”之称,全县人口41.05万,仅有耕地44.6万亩,自然条件极为恶劣,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面对发展困境,忻城县巧抓特色,促进大石山区实现科学发展。”该县县委书记谢大研、县长李朝晖介绍,忻城县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开创了扶贫攻坚工作新局面;依托丰富的石材资源“点石成金”,增强经济活力;挖掘土司文化内涵,结合生态资源大兴特色旅游;赋予城市建设以壮族文化特色,促使城镇建设大步向前;结合民族文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发展。

易地搬迁:扶贫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座座崭新的高楼排列有序,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平坦清洁,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户户亮起了日光灯……这是忻城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真实写照。

电饭煲、洗衣机、电磁炉这些词语在70多岁的彭桂花老人脑海中算是个新名词,一直居住在忻城县城关镇弄矿屯的她有个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看上电视。今年6月25日,该县17个“三不通”自然屯全部搬迁安置到该县城南新区廉租房居住,彻底改变了全县89户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的生活环境,终于圆了老人的电视梦。

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重点乡镇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摆上议事日程,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石漠化治理和城镇建设“三位一体”的生态扶贫开发“无土安置”新模式,将贫困山区特别是“三不通”村屯群众易地搬迁进城镇,优先在县城城区周边、工业集中的大乡镇及工业园区建设易地安置区,让搬迁的群众稳得住、富得起。同时配套出台“两不变”、“三优先”、“四减免”系列政策措施。即让移民搬迁后,原居住地山林经营权、已享受的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不变,原承包土地经营权不变;搬迁群众得到优先安排就业、优先安排子女入学、优先享受民政低保;入住廉租房的群众还享有免交建房有关办证手续费等费用、免交户籍迁移手续费和办证费、免交子女就读转学和借读费用、减免房租费。

如今易地搬迁的群众,出门就有公交车,上班就在家门口,正如现住进城南新区廉租房的张太文所说的:“我们现在的生活呀,农民直接变为市民,生活越来越好!” 

点石成金:特色产业增添活力

忻城县大理石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种类繁多。近年来,该县依托石材资源和西江黄金水道优势,积极实施“点石成金”战略,“以资源换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大做强做优石材产业,实现了从工业项目弱县向工业项目强县的转变,带动了当地交通、就业、经济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目前,全县共有13家大理石加工企业,其中在思练-大塘工业集中区有10家,马泗乡1家、红渡镇1家,城关镇1家,有兴城石材厂、好风光石材厂、祥和石材厂、宏德石材厂、裕达石材厂、大塘贤明石材厂、盛世石材厂、正东石材厂、鑫祥石材厂、民贵石材厂、西部矿业石材厂等,投资都在5000万元以上,主要生产银白龙、灰姑娘、木纹王、红龙玉、墨玉、银玉灰等10多种大理石品种,年产石材达300万平方米。其中“银白龙”大理石2010年被中国石材协会评为“全国首批名、优、特石材品种”。

招商投资2.1亿元兴建的广西东盟石材交易市场,项目用地1000亩,现已完成项目一期征地工作,进入土地平整阶段。项目规划建设为石材交易市场及石材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生产、供应、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市场,促进忻城石材、物流产业朝规范化、健康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广西乃至华南地区区域石材加工贸易中心,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使石材产业成为忻城县乃至来宾市新的支柱产业,努力形成“北有莱洲、南有水头、东有云浮、西有忻城”的中国石材发展分布格局。

该县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末期实现石材产业销售总收入达到40亿元,拉动相关产业产值10亿元。

特色旅游:文化与生态提高含金量

今年1至9月,忻城县完成接待游客10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完成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3%、14.7%。

快速增长的数据体现了忻城县实施“旅游活县”发展战略、突出抓好特色旅游的斐然成绩。

该县在发展特色旅游方面使出了三大“撒手锏”:大力挖掘“莫土司”等特色文化,努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强化区域合作,融入桂林、南宁、柳州等大旅游发展圈;文化生态结合,开拓特色旅游产品。

大力挖掘“莫土司”等特色文化,努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一是聘请专家在土司衙署各重要景点树立人物塑像,再现莫老爷曾经生活场景;二是在土司衙署头堂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壮民族文艺表演,成立莫土司文化表演艺术团,排演系列土司节目。每天定时在土司练兵场内为旅客表演,为推出更多土司互动旅游项目提供保障。其内容大致有:土司乐舞、莫老爷重会刘三姐、土司公堂审案系列仪式(击鼓鸣冤、升堂审案、土官判决);民俗礼仪(红白喜事、祭祀、节庆)等,已购买演出音箱、道具、服装等,并安排演员进行相关排练;三是与宜州旅行社联合,在土司开展与游客互动,如演示莫老爷与刘三姐对歌场景,让游客穿上莫老爷、秀才、刘三姐服装参与互动活动增加娱乐性、趣味性,提升土司文化旅游的品牌。

强化区域合作,融入桂林、南宁、柳州等大旅游发展圈。积极向上对接,将该县列入广西大旅游圈规划开发重点县。目前,该县现已经列入红水河旅游圈中的刘三姐旅游区,并成功跻身广西精品旅游线路中六大线路之一的“少数民族风情游”,即柳州-忻城-宜州-罗城-融水-三江-龙胜-桂林。以此为契机,该县认真实施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程,今年以来,完成了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红水河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评审工作正在筹备中,“土司古城·美丽壮乡生态游廊”城市升级项目和莫老爷文化品牌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

文化与生态结合,开拓特色旅游产品。该县结合区域内文化和生态资源,全力推进“6个1”旅游工程,打造土司文化旅游品牌。一是推进红渡镇旅游大开发,重点做好推进乐滩库区莫老爷度假山庄和乐滩库区红水河两岸绿化、花化、道路硬化工程前期工作;二是实施城关镇板河村内城屯旅游名村建设,完成游泳池及配电房建设;三是启动实施马鞍山元宝岩开发,完成元宝山登山步道建设;四是实施翠屏山通天寺旅游开发;五是配合做好土司国际文化广场建设前期有关工作;六是实施遂意神秘湖景区旅游开发。

在开发和打造旅游新产品过程中,该县成立了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加强对旅游景区(点)及项目的管理。目前,神秘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评审及项目的立项等前期工作已经就绪,千亩香草园项目规划及建设工作、元宝山登山步道建设顺利峻工并通过验收,莫曼壮锦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红水河景区规划编制和“莫老爷嫁女”场景的设计和建设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

土司文化:赋予城建崭新面貌

大街小巷土司风格立面改造,新老城区连接大道建设,4座公园、4座风情桥以及县城水系整治等……

行走在忻城县,随时可见土司文化痕迹。这是该县城镇建设赋予土司文化内涵思路的生动体现。该县在城南新区建设中统筹土司古城发展,突出“古今文明交相辉映、新老城区各展风采”。

随着大手笔的城镇项目建设,如今的忻城已经初步呈现出生态型现代新城雏形。

投资3899万元的城南新区排污管网全面开工,建成综合体育馆,教育园区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县实验中学于2012年9月顺利开学。开工建设总投资达20亿元的万景城项目,着力打造涵括行政、文化、教育、商贸、金融等领域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全部建成后可聚集人口4.5万,为城市持续扩容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该县先后实施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县城民族化改造、民族文化精品街等特色民生工程建设;县城内涝整治工程、管道燃气项目、大旅社开发项目、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项目”建设等项目也正在有序开展中;投资1800万元实施了土司国际文化广场、西隆小区、隆达山水福城等重大城建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小城镇建设特色品牌,启动实施的欧洞、大塘、思练小城镇建设,目前欧洞已经完成,思练部分项目已完成,目前正在验收。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得到进一步保障。城镇化水平从2002年的19.8%提高到2011年的31.5%。

据统计,该县2012年计划实施项目208项,计划总投资55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70项、续建项目38项;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个、5000万元以上6个、1000万元以上56个。西南石材产业加工、茧丝绸综合加工、实验中学等8项市级层面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97亿元。

文化服务:大兴群众文体活动

“美国NBA明星队到忻城比赛啦!”11月15日,这个如雷贯耳的消息迅速传遍忻城街头巷尾。当天,“2013年华丽之旅世界篮球巡回嘉年华”活动走进忻城县,NBA球星阿尔斯通率领美国明星队与江苏同曦明星队、柳州市明星队、来宾市明星队在忻城城南球馆共同演绎该县史无前例的篮球盛宴!5000多名观众掌声雷动,大饱眼福。

5月14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小分队走进忻城,开展慰问演出活动,忻城县通过组织农民篮球比赛、文艺节目表演等成功配合,得到了央视导演和演员们的高度赞赏。9月15日,忻城县又成功举办来宾市全民健身运动会 ·“农信杯”第二届山地自行车越野大赛,分别来自国内9个省市和来自意大利的2名国际友人共250名参赛选手对忻城的环境、赛道赞不绝口。

忻城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文体活动凭什么能轰动区内外、吸引世界呢?

“把文化体育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群众文化体育建设上,完善基层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激发群众文化体育活力,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该县县长李朝晖道出了忻城县文体活动蓬勃发展的内动力。

近年来,该县以实施“三求”文化惠农工程为抓手,大胆探索“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全民参与、建用并举”的运作模式,通过“财政投入-部门扶助-企业赞助-群众集资”的形式巧妙解决建设资金问题。2009年以来,忻城县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共投入3000多万元,倾力打造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目前,该县新建了2个室内球馆、6个文化广场,全县130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有文化综合楼、灯光篮球场、文艺舞台,各行政村还配有农民文艺队和篮球队,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打球、跳舞、读书、看戏,其乐无穷。通过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全县10个乡镇均建有标准的文化站;通过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县共建农家书屋130个,实现了村级文化书屋全覆盖。以“两个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县级“三馆一院”建设,县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均免费开放,群众文体活动场所遍布城乡。

文体活动场所解决后,忻城县以“敢、实、新”的工作作风,通过设立乡村业余文艺队宣传工作激励机制和“天天演”、“周周比”、“季季赛”等一系列赛事活动,推动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3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500余场次。2012年,忻城县先后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和“广西文化先进县”称号,古蓬镇“蓬城文艺队”被文化厅授予“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该县文化体育人才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2011年8月,在深圳大运会女子气步枪比赛中,忻城籍选手蓝宇雯取得女子10米气步枪和50米步枪卧射两块金牌;同年,该县才艺少年罗兰图在北京参加吉尼斯后退滨滑步100米大赛中打破纪录获得冠军;该县文化馆副馆长朱日东创作的歌曲《荷花》,荣获“中国民歌十大金曲”金奖。

新闻推荐

齐心奏好清洁曲 协力共建美丽村 ——记“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红渡经验”

本报记者罗琦本报通讯员梁亮“以前一天顶多能卖四五十碗粉,现在生意好的话,一天可以卖300多碗!”10月28日,在忻城县红渡镇红渡村,谈起近几个月的生意,粉店老板樊喜亮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生意渐旺,樊喜...

忻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忻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