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之见闻
老传统的缺失
在农村老家,原来家家都有张贴书写对联的习俗。自家有学生上学会写毛笔字的,总有父母买了红纸,然后让学生书写,即便写的不是很出彩,见了的人也要多夸奖勉励几句。还有的便拿了红纸请人书写,这人大多是村里写字较好的。
等贴上了对联,这也成为乡亲们的“谈资”,在门口有那么几个人评论字的优劣。当然,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但是现在,在村里几乎见不到手写的对联,大都是印刷的,或者是某某商家赠送的,一半对联一半广告。究其原因,大多数会说这样省事,再则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不仅如此,村里一户人家要宴请刚刚结婚的外甥女和外甥女婿,竟然找遍了大半个村子,找不出一个会写请帖的人。
已经退休的宋士喜老人很喜欢传统文化,原来曾在聊城某国企上班的他是个工人,但是对书法等传统文化很是着迷。他认为现在的教育环境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从而使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信息时代越来越发达,但是老礼数是不能丢的。”宋士喜说,“尽管打个电话就可以通知对方了,但是这种备香茗待亲戚来叙家常的感觉就没那么美好了!”
这种情况在农村很是普遍,随着村里一些老人的逐渐离世,一些好的传统慢慢地也不为人知,以至于现在的人只是感叹少了年味,为什么少了,归根结底是传统文化的缺失。
老人孩子最快乐
现在的人们过年总要问一句“都回来了”,意思是在外打拼一年的人们都回来过年团圆了。
问这话的大都是老人,要知道,这些老人是见证了村子喧嚣与寂静的,知晓了聚少离多的痛处。
“年龄大了就喜欢热闹,这话不假。”李和春老人认为村子里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这几日热闹些,平常就是一些老人和孩子在家。过秋过麦的时候也基本上没人来。原来人过的苦日子可是带劲,现在到好日子好了,精神头不行了。
小王旭在农村老家生活了四年,去年跟着父母在县城生活,一回老家就高兴的不得了,“城市里没老家里好玩。小朋友多,玩的高兴。”尽管小王旭依依不舍,但是父母有自己的看法,老家的教育生长环境和城里差别太大,为了将来还是在城市里生活吧。
而一些早早退学在外打工的青少年则不这样认为。小超初中没毕业去了济南亲戚家一家工厂帮工,回到家后的百无聊赖一直说无聊死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超一样的少年感觉没意思?家里没网吧,不能玩大型游戏;没有一起打游戏的小伙伴们。除了捣鼓手机玩就是不停的换台看电视,小超们的现状也让很多家长无奈。
攀比风气更严重
谁家的孩子买车了,谁家的闺女订婚收了多少礼金……这些事情是现在农村最大的谈资。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物质的追求几近狂热,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攀比风气。
这种风气不仅仅存在于邻里之间,在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也是很明显。李超和房保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弟,李超家里的地少,在聊城市区做小生意,这两年在聊城买了房,孩子也到城市里去上学。过年时,亲戚们在一起聊天,房保感觉很没面子,在年前也跑到城区买了房,但随即又后悔起来:自己在外地打工,父母孩子都在老家生活,一年也去不了几次聊城。
其实类似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看谁又买车了,或者谁在县城买房了,而甚至有的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去打工了,并不是因为家里没钱,而是认为上学没用,还不如早赚钱。本报记者宋帅
新闻推荐
山东省优秀民营医院济南天志医院誓师“大干2015”护航泉城百姓健康梦
3月12日,济南天志医院举行“大干2015”誓师大会。党支部书记、院长黄贤琦强调,将持续秉承“花钱少、看病好”的办院理念,以院本部为核心,天志、鹊山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两翼,稳步提升综合服...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