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宫玉更一家的“幸福庄园”

济南日报 2013-03-01 10:30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70亩地、40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本报记者万德龙摄影记者陈硕万德龙

编者按: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于年前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首次在一号文件中出现,引发了社会的激烈讨论。

记者历时数天探访各县市区,试图寻找济南市符合一号文件中提出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实例,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济南市成功的农民合作社与专业大户在济南市可谓“遍地开花”,但全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农场”却极为罕见。不过,记者还是在曲阜市找到了分别符合以上条件的“农业达人”。

刘少奇在1947的东北解放区一次干部会议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地头儿”,原本是对土改后北方农村百姓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在曲阜市王庄镇李庄村生活着这样一户家庭,他们的日子显然更加有滋有味:三代同堂的9口人在田间地头幸福的生活着,一年365天中,全家有劳动能力的6口人分工明确,老两口专门负责喂养40多头牛与140多只羊;两个儿子与儿媳妇则把工作重心放在10座温室拱棚的经营上;那还有50多亩的庄稼地怎么办?不用急,农业机械来帮忙,无论是麦子还是玉米,轻轻松松就能搞定!这就是近60岁的宫玉更一家。

土地流转迎来新发展,60万元建起10个大棚

据宫玉更30多岁的大儿子宫申介绍,2012年全家的纯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这全都是从70多亩地中赚来。是怎样的机遇给这一大家子带来这样的变化?故事还要回到2008年,这一年中,宫玉更带领全家大干了一番,用敢闯敢拼的干劲儿与勤奋努力的精神,为全家的幸福掀开了新纪元。“2008年4月24日,父亲跟着县农业局去寿光学习蔬菜大棚种植技术,被人家的大规模种植惊呆了,临走的时候,什么土特产也没带,就带了两盘西红柿苗。”宫申说,“说干就干,2008年收完麦子的6月份,在自家20多亩地上,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10个拱棚。”

说起这60多万钱怎么来的,宫玉更的做法颇有“经营意识”,他之前从农村信用社贷款20万元,买来了100头牛,等一年半左右牛出栏后,用卖牛的钱盖起了拱棚。当然,启动资金中还有县里产业化扶持政策补贴的8万元钱。据宫申介绍,现在他家的贷款基本已经还完,投资的几十万元也已收回成本,这意味着以后再赚的钱就是“白赚的了”。

2008年,宫家的大棚刚刚建起来,种了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春节还没到,首批蔬菜就已经上市,2009年全年的大棚纯收入就达到了10多万元。但是,随后迎面而来一个棘手问题,这就是“土地不够用了”,这可愁坏了宫家人。就在这个时候,土地流转的好消息传来。宫玉更在村里的支持下,发动自家田地周围的几位亲戚,流转来50多亩土地,按照每年约350元/亩的租金费用支付给对方,这样的话,宫家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达到了70多亩。“当时,我的这几个亲戚都在外打工,不愿意回家种地。而我正赶上急需用地,因此,我就以较低的价格得到了流转来的土地使用权。”宫申说,“我爸妈只管养牛羊,我们哥俩四口人就把精力放在蔬菜大棚上。”由此,宫家的“家庭农场”初具雏形:10个种植大棚、40多头牛与140多只羊的养殖规模、50亩的土地专种麦子与玉米。据宫申介绍,2012年他家没有雇佣一个人,就完成了所有农产品的种植与收割。

精耕细作与机械化齐头并进,农产品经营搞出新花样

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好奇:50多亩地的庄稼,他们是怎样完成收割的?这完全要归功于农业机械化的神奇能力。据介绍,宫家现在自有收割机、粉碎机、除草机等农业机械各一台,除此还有拖拉机与农用三轮车数台,仅是这些的投入就达到数十万元。“别看投入了那么多钱,确实省了大劲儿了!”宫申说,“去年收棒子(玉米)的时候,50多亩地全用收割机,1天多就全部收割完了。这要放到以前用人力收割的时候,想都不敢想。”仅此一项,宫家就能省下数万元的雇佣人工费用。

作为家庭农场,精耕细作在所难免,这主要体现在大棚种植上。记者来到宫家的西红柿大棚时,宫申的妻子徐丽平正在给枝叶拔岔,这项工作每隔一个星期就要重复一次,除此之外,“类似这样的活每天都有,除草、看湿度、看光照……我和我弟媳妇基本没有歇着的时候。”徐丽平说。

当记者询问30多岁的宫申为何选择回家择业时,他告诉记者:“2007年以前,我也是在外打工,每天辛辛苦苦赚的钱虽然多,但是花销也大,最主要的还是不自由。2008年,俺爹告诉我家里要盖大棚,急着要我和我弟弟回家帮忙,一开始我还想着,帮上一年半载的我再出去打工,后来我才发现,在家务农赚的也不比打工赚的少。”

记者了解到,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土地中看到新的价值”,引导了大批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务农,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前来投资创业。以曲阜市为例,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流转土地16.61万亩,占全市承包耕地的26.22%。按流转形式分,转包的有9.36万亩,占56.35%;转让的有0.24万亩,占1.44%;互换的有0.61万亩,占3.67%;出租的有5.08万亩,占30.58%;入股的有0.04万亩,占0.24%;其他形式流转的有1.28万亩,占7.72%。

当记者提出疑问:“你们家的菜好卖么,牛羊好出手么?”的时候,宫申向记者介绍了他家种养产品的出路:“大棚里的蔬菜,主要送到城里的蔬菜批发市场卖,由于都是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很受欢迎。不仅能卖个好价钱,还不担心菜会卖不出去。”据介绍,由于春节市场需求旺盛,以及因持续的阴天而带来的减产,春节期间蔬菜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宫家的黄瓜、西红柿也卖了个相当满意的好价钱。

宫申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2012年为例,他家50多亩地里种的玉米与小麦,纯利润5万元左右;大棚蔬菜种植,纯利润8万元左右;牛羊养殖的纯利润达到了10多万元。“现在牛羊价格高,牛能卖到每斤14元左右,羊能卖到每斤15元钱。”仅此牛羊肉涨价,宫家每年就能多收入2万多元。

循环经济走进家庭农场

宫家也搞起了“循环经济”,这个名词看似高深,其实并不复杂:养牛羊产下的粪便,可以用作大棚蔬菜养殖的天然肥料;机械化种植所产出的玉米还可以用作牛羊的饲料;牛羊的粪便还可以用在沼气池,供全家做饭以及取暖使用;收庄稼后产生的麦秆,编制过后还可以用在大棚的保温上……

宫申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的沼气池,100立方规格的池子,花费2万元,完全可以供给全家人做饭使用。而在田间地头,牛粪、羊粪也摆放整齐,定时给作物上肥即可。

财政补贴刺激农民积极性

说起宫玉更家创立起的家庭农场,还离不开政策的指导与扶持,“2008年的时候,我要是没有跟着县农业局去寿光,我是怎么也想不到会自己干大棚的。”宫玉更激动地说。据曲阜市农业局蔬菜办杨凤英介绍,2012年,曲阜市拿出1600余万元用在农业产业化奖励上。“2008年,宫玉更要建拱棚的时候,正是符合了农业产业化对种植大户的扶持政策,按照大棚面积每平方米15元获得了补贴。”杨凤英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曲阜市发展蔬菜拱棚2.6万亩,发展食用菌基地50万平方米、大蒜基地3.3万亩,牛蒡基地0.93万亩,形成了优质粮油、蔬菜、林果、大蒜等优势特色产业。

说到这里,宫玉更说出了他未来的期望:“我听说国家的一号文件说要重点扶持家庭农场,我希望政府能尽快出台扶持细则,无论在资金、技术还是土地问题上,都可以大力支持。只有这样,像我们家这样的小农场,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

记者手记:

成本低产出高抗御能力强

像宫玉更这样的“家庭农场”,在王庄镇不下10个,例如孟李村张仲友,200多亩土地多数通过土地流转得来;焦沟村的倪立兵,70多亩土地上,不仅种庄稼,还养了200多只羊……他们共同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宫玉更的各项经营项目,所需成本较低:农业机械化使得人力成本降低,无需雇佣劳力;循环经济下,蔬菜所用的肥料可以使用动物粪便,而动物饲料又可以从种植粮食处获得;而在土地流转的作用下,大面积种植,购买农资的成本也会降低……因此,在低成本的控制下,家庭农场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为减少,这使得家庭成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作物的精耕细作,使得产量提高。

宫申与妻子在大棚内给西红柿剪岔

新闻推荐

125个过亿元项目同时开工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刘敦亚通讯员李辉朱雨桐昨日,记者在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了解到,为进一步深化“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推动大项目建设...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