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受寒潮天气影响,枇杷大幅减产,果农损失严重——三潭枇杷何时不再“靠天收”

安徽日报 2016-06-06 14:28 大字

■ 本报记者 殷骁

“天上王母蟠桃,世上三潭枇杷”。在枇杷主产区黄山市歙县,新安江畔的三潭所产枇杷最负盛名。近日,记者走访三潭枇杷主产区发现,受去年极寒天气影响,今年三潭枇杷大幅减产,果农损失严重,同时受产量影响,枇杷价格水涨船高,成为“黄金果”。

大幅减产,果农损失严重

5月29日,记者来到歙县深渡镇绵潭村,只见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枝繁叶茂,绿意浓浓,但树上几乎没有黄橙橙的果实,只有走近了仔细看,能看到几棵树上零星挂果。果农李叙妹说:“基本上就没有了,枇杷又小又难看,掰开都是黑的。 ”

在村口,几个南京客人从村民汪小女那里买走了10斤枇杷。 “这是我们家今年所有的枇杷了!今年就这么点,原来都不想卖,打算给小孩子拿去吃着玩。”汪小女无奈地告诉记者,硕果仅存的枇杷卖20元/斤,攥在手里的200元,就是她家今年枇杷的最大头收入了,而往年,枇杷收入往往在万元左右。

往年采摘季,汪昭龙一直做枇杷收购生意:“去年这个时候我每天都起早贪黑忙着装货,一年光枇杷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 ”而现在,老汪却摆起了小摊卖雪糕,显得百无聊赖:“没办法!今年没有枇杷收! ”

“前段时间,江西南昌的几个朋友准备过来买枇杷。我劝他们别来了,今年哪有枇杷? ”村干部汪绍佳告诉记者,去年采摘期间,进村收购枇杷的货车、自驾游的小车绵延数里,热闹非凡;前几年刚开始兴办的枇杷采摘节也渐有起色,哪知道今年是这样的光景。

极端天气,枇杷量减价升

据黄山市气象局副局长卢海介绍,自有气象记录以来,该市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1991年底的-16.1℃。年初,该市遭遇暴雪、寒潮,常绿果树及大棚作物均不同程度受损。

“这次冻害的严重性可以与1991年相比。枇杷抗寒能力很差,此次超强寒潮正逢枇杷的花期和幼果期,因此三潭枇杷损失惨重。”据黄山市园艺站站长陆卫明介绍,该市枇杷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这次有1.5万亩枇杷受冻,几近绝收。按照近年来的市场行情,经济损失高达亿元左右。

物以稀为贵,有果农判断,今年极少部分没有受灾的枇杷,价格要卖到往年的3到5倍,“估计要卖至少50元/斤才够本! ”而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有“水果贵族”之称的车厘子,堪称天价。据业内人士预估,由于产量锐减,枇杷集中上市后的价格将会持续走高,甚至有可能出现“一果难求”的情况。

汪绍佳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村的枇杷出现了绝收,往年产量起码五千吨,约占三潭枇杷总产量的一半。今年能不能有5吨都难说了!”据汪绍佳介绍,绵潭村全村644户人家全部种植枇杷,全村年收入超过500万元。今年枇杷几乎没有给村民带来收入,没收入也就没人储蓄,这样的连锁反应,导致村供销社都有较大亏损。

据村民介绍,施肥、病虫害防治、雇工……枇杷平均每亩成本在四五千元,净利润则与之相当,通过种植枇杷,只能维持基本生计。以往枇杷采摘期,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都会返乡帮农忙,而今年则应者寥寥。 “今年没得摘,回来要倒贴误工费、路费,划不来,我看村里年轻人就没有回来的!”汪绍佳告诉记者,虽然农技部门经常进行培训指导,也分发了新型肥料,但由于遭遇冻害,枇杷减产绝收,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很多人不愿维护果树,施肥杀虫。一位村民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年初大家就知道枇杷没指望了,既然这样,干吗还费心维护呢?村里的中青年劳力都去外面打工了,抓紧挣点钱,保证今年的生计。 ”

科学管理,破解“看天吃饭”

陆卫明告诉记者,枇杷从开花到挂果长达半年,从开花期到幼果期再到胚珠发育期,均容易造成冻害。黄山市属于枇杷种植的北缘地区,花果受冻就成了影响枇杷产量的首要因素。陆卫明总结认为,枇杷生长需要温润潮湿的环境,黄山地形复杂,可以因地制宜营造适宜枇杷生长的小环境,“三潭”地区避风的东南山坡、海拔较高的山腰地带、新安江水库附近都适合枇杷种植,遭遇恶劣天气时,能为枇杷提供避风、逆温效应及水体调节。

此外,可以营造防护林,有效减缓风速,增加枇杷园的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环境。还可以通过提高栽培技术,培育健壮的树势,推迟花期,以便增强枇杷的抗寒力。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始应用的钢管大棚,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等,保证枇杷的生长环境。 “这项技术可以在黄山市应用,今年有些果农只是草草地往果树上披了一些薄膜,枇杷受冻情况就好了很多。但考虑到枇杷地不连片,农民经济实力有限,果树树形也不够好,所以短期内推广起来有困难。 ”

陆卫明认为,要想改变枇杷靠天收的被动局面,方法很多,制约因素也不少,需要多方协力做工作。他同时告诫果农,尽管受灾严重,但果园管理工作仍须坚持,应加强水肥管理,保证果树恢复,以待来年。

汪绍佳也坦言,在果农中普及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和推广新技术等措施比较困难:绵潭村人均枇杷地也就一亩,规模小而凌乱,土地流转的基础较差;同时,果农以中老年人为主,思维保守,秉持寸土寸金的观念,宁愿荒废,也不愿流转自家土地,对新技术也并不热衷,更不用说拥抱电商了。“村委会已经在考虑能否动员几个种植大户,让他们牵头进行土地流转,给大家做个示范。 ”也有业内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在推动农业保险、促进枇杷深加工、提升枇杷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将枇杷打造成高级水果,带动农民收入提高,重建其信心和种植积极性。

新闻推荐

留守山乡传良药

■ 本报记者 潘成 文/图6月12日下午3时,在歙县定潭村国家非遗“张一帖”第十五代传承人李挺的家中,李挺正在为从湖北赶来的求医者开药方,妻子和女儿正忙着帮病人抓药……新安医学是我国医学...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