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30年前的《雷雨》剧照

安徽商报 2013-09-12 12:19 大字

/

图许琦

一天,晚上出门散步。在屯溪的街上,意外碰上原歙县文化馆的老馆长汪先生。闲谈中,知道他早就来屯溪居住了,我们已经有20多年没见面了。我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在80年代初期,在他当馆长时,歙县文化馆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大动作,排练一场话剧《雷雨》,向国庆节献礼的往事。

要知道,那时国家才刚刚拨乱反正,许多剧团都是闲着不演出,而一个县级的文化馆,却要排这个名著,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没想到的是汪馆长找到了我,说:“小许啊,我看了你在许多晚会上的主持,不错,有风度,普通话也说得好。我们准备要排个话剧《雷雨》,想请你演四凤。 ”天啊,让我演四凤?我怀疑自己的耳朵。老馆长看我惊讶的表情,连忙给我打气:“行,你行! ”

既然这么鼓励我,那我也不能辜负他的期望。曹禺的名著《雷雨》虽然看过,但那时只是把它当小说来消遣,这次就不是看看小说那么轻松了。况且也从来没有看过《雷雨》的演出。既然答应了,就得认真准备。连忙找来剧本,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心弦上缓缓滑过,深深吸引了我。由于是以剧中的主人翁的角色去看剧本,对剧本的人物也就有了新的理解。

接下来文化馆倾全馆之力,全力投入《雷雨》的排练和舞美准备工作中。那时,电影《四凤》还没出来,上海也才刚刚上演话剧《雷雨》,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入戏,馆里还专门让几个主要演员专程去上海观摩。回来后,立即抓紧排练,演员呢,除了演四凤的我和演四凤哥的那位,基本上是原来剧团改行的和专职文化站的文艺工作者。那时,全是利用晚上和星期天的时间排练。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排练,终于在国庆节前隆重上演。我清楚记得第一天的演出,整个大会堂座无虚席,票全部卖完。那时的电影票是一毛钱一张,而我们这场话剧的票是两毛五一张!由于对剧本的熟悉,有那几位有舞台经验的老师指点,又有前往上海话剧院观摩的前提,我努力完成了四风人物的塑造,演出后好评如潮。

第一场演出,小小古城引起了轰动。第二天,文化馆的橱窗里贴出了大幅《雷雨》剧照,演出获得了成功,一连演出了一个星期,剧场天天爆满,连周边的区县也纷纷来电来函邀请我们去演出。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演出的往事已在心中淡忘。但和汪老的邂逅,不仅勾起了我对出演《雷雨》的回忆,还给了我更大的惊喜,邀请我去他家,让我看了他一直保留的剧照。汪老说,当初的《雷雨》演出,也是他在工作岗位上做得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感谢汪老把一部分剧照送给了我。要知道,那时要拍张照片是很困难的事,何况是剧照。这些剧照让我留住那自认为精彩的瞬间,更见证了歙县文艺工作者开拓创新的勇气。

新闻推荐

汉口有条新安街

很多人都知道,武汉有条汉正街,它和户部巷一样,都是武汉的城市名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就在武汉汉口,距离汉正街不远,有一条新安街。从这个街名可以看出,它和徽州必有渊源。走进新安街,贩夫走卒摩肩接...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