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核心提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窠是镶嵌在黄山脚下的一颗璀璨明珠,刚峻的景致和轻柔的称呼揉为一体,是古人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的集中体现春到燕窠

黄山晨刊 2015-02-18 19:01 大字

□ 凌朝晖

立春之后的周末,和十几位驴友结伴,来到慕名已久的燕窠。

燕窠是镶嵌在黄山脚下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位于歙县三阳乡高峰村。据说先祖从旧祠堂中挖出5颗青石蛋,酷似燕仔,故而得名。也有说整个燕窠村依山而建,形如燕翼欲飞。美好的传说总是美好寓意的承载。燕子,本来就是祥和的鸟儿,是历代文人墨客言情寄兴的至爱。燕窠,又该是怎样一个所在呢?

从徽杭高速公路三阳站下来,还要走7公里的盘山公路,因为正在建设高铁隧道,路上并不好走。山路不宽也不平整,在峰回路转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苍松翠竹,层峦叠嶂,也缓解一下颠簸之苦。民国26年,大作家郁达夫和林语堂来徽州游玩,被三阳景色所迷,写下著名的《出昱岭关记》,把三阳比作“东方瑞士”,“立了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并赋诗一首“地传洙泗溪争出,俗近江淮语略蛮;只恨征车留不得,让他桃李领春闲”,盛赞三阳的绝妙风光。风景总是在不经意间撞到我们眼前。到了燕窠村头,才发觉这个村落果然是建在高崖危岩之下,燕窠二字果然诗意而妥贴,刚峻的景致和轻柔的称呼揉为一体,是古人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向导老潘热心地介绍了燕窠的概况,60来户,200来人,平时也就五六十人在家,年轻人都像燕子一般在外边闯荡。因为生态好,风景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光顾这里。老潘和我们指点着村落四周的群山,这里是老鹰嘴,那里是猪头石,还有公象追母象,神斧石,名字朴拙而有趣,如果旅游红火起来,估计这些名字也会重新斟酌包装吧!

路上还有积雪和冰挂,同行的孩子很开心,平时难得看到这么壮观真实的冰挂。两边的石崖上有姿态各异的松树,朋友告诉我黄山松和普通马尾松的不同。黄山松的松针短而粗壮,如果颜色黝黑,就是名贵的黑松,是国家保护植物。一般的林区很难有黄山松的踪影,但燕窠却有大面积的黄山松,也是一大奇观。

最高峰“焙兜顶”海拔1310米,今天是无缘攀登了。我们只翻过一座小山坡,来到一个和燕窠规模形制都很相似的村落——徐家坞。徐家坞的山腰有一个“紫云洞”,洞顶的刻字应该有些年份了,但没有署名,不知出自哪位先人之手。崖顶有一株青松,倒有“梦笔生花”之妙趣,洞口处很是开阔,供奉了一尊菩萨像,地上有很多燃尽的鞭炮残骸,可见香火还不错。洞内很暗,里面也很湿滑,我们行进了十几米就放弃了。不远的洪琴村有个石龙洞,据说分为上下两层,深百余米,宽十余米,可容千人盘地而坐。洞内有石柱、石笋、石狮,别有一个曼妙世界。闻名遐迩的花山谜窟,至今仍有诸多无法破解之谜,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探幽寻芳。紫云洞应该也是很有故事的,只是尚不为我们所知罢了。有人说徐家坞旁有笔架山,风水好,其实笔架山在徽州大地是很容易看到的,一方山水养育一份才俊,地灵而人杰啊!

穿行在“神龙大峡谷”之间,更是寒柯峭石,危崖异松,沟壑纵横,群峰叠翠,置身这一巨幅画卷之间,享受了一顿美景盛宴。最让我们惊喜的看到久违的清波碧澜,虽然没有“鱼翔浅底”的意境,却也激流飞瀑,泻玉溅珠,妙趣无穷。我们躺在巨石之上,沐浴着温熙的阳光,看天上白云飘移,听耳边泉水叮咚,小草应时运而萌发,泥土因雨露而散发出来的清香,似乎都在自己的胸怀之内了。

在燕窠吃午餐时,我们不禁感慨现在的城市到处高楼林立,农村也洋气起来了,很难看到小时候那种燕子挨家逐户垒巢筑窠的热闹场景了。有个老妇说山崖上常能看到野燕的窝,而她家还有燕子窝,热情邀请我们去观赏。可惜我看到的却是一个老巢,燕子显然已经不在这里停留多年了,让我叹息感慨了好久。那么多需要农户宅院庇护风雨、与寻常百姓和谐共处的燕子,都去哪了呢?什么时候,燕窠每家每户都有燕子前来栖憩呢?那时候的燕窠,才真正名至实归啊!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传统的羊年春节了。三阳燕窠一行,虽无缘目睹燕窠全貌,但也了却一桩夙愿。燕,瑞禽也;羊,吉兽也。愿三阳早日开泰,愿羊年祥和,莺歌燕舞,共享大同升平。

新闻推荐

“俺家有张照片在春晚飘过”

□ 记者 舒 俊晨刊讯 “春晚晒全家福,俺家有张照片在春晚飘过。”在今年央视春晚“晒晒全家福上羊年春晚”的互动当中,祁门网友“香茗”家的一张照片有幸出现在2015...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