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识蓝田,一坊一亭一阁,守住一条村道,古朴沧桑之感油然升腾。一个穷山僻壤之地,古风尚存,令人欣然。 在徽州,叫蓝田的地方不少,地处黄山脚下与汤口接壤的休宁县蓝田镇

黄山日报 2016-09-09 00:00 大字

□ 江伟民 文/摄

初识蓝田,一坊一亭一阁,守住一条村道,古朴沧桑之感油然升腾。一个穷山僻壤之地,古风尚存,令人欣然。

在徽州,叫蓝田的地方不少,地处黄山脚下与汤口接壤的休宁县蓝田镇,就是皖南花猪种群保护地。在歙县,素有“不是篁墩不姓程,不是蓝田不姓叶”之说。今天要说是歙东溪头镇蓝田村,距今1400多年历史,是徽州叶姓村民的祖居地。

数年前去过一次蓝田,须经一条凹凸不平的乡道。歙东矿山丰富,开采甚欢,运输的载重车辆把条好好的公路碾得不成样子,除了颠簸,还有一路灰尘,去上一次得下上几次决心皱上几回眉头。后辟得新道,避开了大货车进出之路,的确舒坦很多。

大多的不经意,都当归结于一种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灯下黑”。我当亦然。否则,村口的贞孝牌坊、松谷亭和亭边的文昌阁,怎么就没在第一时间引起注意哩。

真正让我对蓝田产生兴趣并去刻意了解这一千年古村落,是在2015年的冬天。当地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村民叶丽昌,历经40年的努力,以一己之力编纂出版了一本村志——《蓝田村族志》。发行仪式上,74岁的叶丽昌数度哽咽,喜极而泣。突然觉得,一个古稀老人一般情况下不至如此脆弱。让他如此动情,更多的是脚下这片土地,有着诸多诉说的意义。而他,以自己的半辈子时光和心血还清了生他养他的土地的馈赠。我的一次偶然的采访介入,蓝田烙进了心里。这之后,我曾多次走进这一千年古村,与这里的村民交流谈心,正史也好,野史也罢,我不企图找寻新的发现,只是为了满足对一个村落的好奇。

蓝田村不小也不大,现在的村民不足千人。若把它看成一个大房子,大抵分为“三进”。入村口直行,“二进”西侧有一个古墓,墓园名楣不甚起眼,但上标的“王姬叶母”四字,着实令人好奇。一打听,墓主萧姓,乃一郡主,嫁与村中叶姓人家。附近有一古井,相传大旱之年亦不干涸,此井本王姬独用,每大旱之年,王姬便会让村民从井中取水,故深得一村人爱戴。无怪乎,一座寻常墓地,能历千年风雨,依旧完好,当为村人保护之功了。

行走蓝田街巷,古屋甚少。除了兵燹之灾,一些存留的老旧房子大都被村人拆了重建。历史的沧桑感,只能从一条棱角圆润的石板路上得以体现。多少代,多少人,多少双脚板的蹭踏,才能打磨成现今模样。石板路两旁,曾经的店铺痕迹,依稀可见。只是现在,两扇木门一关,关住了流逝的岁月,也关住了曾经的繁华。

到得“后进”,梓树巷西侧保存完好的一排古屋,让人眼前一亮。梓树巷之名,得自所对的一座弃园“瞻麓”中的一株数百年梓树。瞻麓与其说是一座园林,不如说成是一个小山丘。过园门,拾级而上,杂草丛生,绿竹婆娑。登最高处,四处远眺,群山环绕,烟云升腾,心旷神怡。村中知情者告知,此为叶姓人家之私家园林,平日可作观景之用。瞻麓园前是一个宽阔平地。一个皖南农村,房基地本来不多,能留出这么大的休憩散步之所,非大户人家所不能。如此推测,这排早就关门闭户无人居住的古建,必是村中的显赫人家了。果不其然,其中一间就是清乾隆年间的扬州盐纲总商叶天赐宅。

叶天赐是一遗腹子,出生后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其母因年轻守寡,抚育幼子成长,逝后,后人在村口修建“虬松雪古”坊以示纪念。而村口另两个标志性建筑——松谷亭和文昌阁塔楼,也与叶天赐有关。相传叶天赐6岁时,因家中贫寒,无可见师尊之“束修”,本不想因读书而苦了母亲。母亲道:“家再贫,书也非读不可。”为了凑起“束修”,母亲为人作佣,夜夜浆洗缝补,天天省吃俭用,瘦得皮包骨头。叶天赐心痛母亲,便掏鸟蛋与母补养,不料被村中族长发现,用刻有“游手好闲不用功念书者,罚”的督学竹板,狠打了一顿屁股,还连累母亲担个“教子不严”的恶名。叶天赐伤心至极,随后便在村口包起一包家乡土,连夜跟人下了扬州。后来叶天赐经商致富,不忘自身身世,同情读不起书的穷孩子,于是倡建文昌阁,专供村中寒门学子就读。

椐蓝田叶氏族谱《四老支谱》载:村原名潺田,原居吴、杨二姓。蓝田叶氏始迁祖叶孟,后梁(公元562—587)时曾官拜大司农,为户部尚书,守祖墓居于歙城,因游石佛洞,经历是乡,见其“龙神卓越,局度宽敞,五星具备,各镇其垣,九曲入明堂,狮象捍水口,大小墩阜棋布星罗,秀矅明拖,贵沙暗拱,溯发源来自黄山,论同支联于飞布”,“深足其意,遂迁居焉”。时值天下纷乱,先于后梁天保末(576-580)将夫人梁武帝萧衍之后萧公主以及眷属避居与此,己仍入朝为官,后于唐贞观元年(627)告老回乡定居,叶氏族旺后,吴杨姓日退。叶氏为纪念先祖叶敷泽(蓝田叶氏始祖孟公的祖父)曾任陕西蓝田县尹,并以旧名“潺”字“浅俗不韵”,遂易村名“潺田”为“蓝田”。

1982年6月,蓝田村民汪成夏、汪成亮、汪银芝等人在蓝田村下游一千米的“东瓜园”发现并掘得古铜钱“更始五铢”,共45斤之多。当时除留少数作样品观赏外,其余都卖给了溪头供销社废品收购站。“更始五铢”的发现,把蓝田村的居住历史再向前推至东西汉之交甚而更早时期。

蓝田村是江南“叶氏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历代人才辈出。村庄倚来龙山脚而建,东望玉屏山旭日,潺溪水绕村而行,村落街道错落有致,自然人文景观美丽和谐。由于南宋以来徽商日盛,有“少男外出从商,老来荣归故里”的传统,家家砖瓦木楼、庭院深深,上水、下水、明渠、暗沟规划合理。史传鼎盛时期曾达到“千户万丁”规模,建有多个当铺、钱庄、医院、药店和无数社稷活动场所。因太平天国后期战乱,村落大多烧毁,村民四处迁徙。

说说松谷亭。紧靠文昌阁之建筑为松谷亭,为二层路亭式建筑,门楣镌有“种玉里”三字。种玉里也是蓝田的副村名。种玉的故事,来自《搜神记》。书载,阳伯雍不仅孝顺父母,而且助人为乐,有人喝了他的“义浆”之后,给了他一把石子,嘱其种下。不久,种下的石子变成了珍贵的白玉,以至娶来漂亮贤慧的富家之女,还被天子封为大夫。蓝田松谷亭镶上“种玉里”三字,其中无非有这样几层意思,其一蓝田此地乃宝地,种石可得玉;其二,与文昌阁邻,寒门学子有了求学之所,一旦求得功名,无异于种石得玉。无论哪种解读,都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丙申初秋的傍晚,当我再次站在蓝田村口,借着余晖,把一个个勤劳耕作的进出农人,与古牌坊、古亭、古塔阁定格在一幅画面里的时候,一行诗意陡然而生。耕读人家,传承千年。蓝田是也。

新闻推荐

市领导率队检查中秋假日旅游工作

本报讯9月15日,副市长刘光赴歙县、徽州区、黟县、休宁县,检查中秋假日旅游工作,并看望慰问坚守工作岗位的一线员工。市旅委、有关区县负责人参加检查和慰问。刘光先后来到歙县渔梁坝、徽州...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