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祠正维修,起火烧掉一大半祁门县一省文保单位失火,公安部门控制相关人员
[摘要]祁门县一省文保单位失火,公安部门控制相关人员
祁门县芦溪乡奇口村有处郑氏宗祠,面积1500多平方米,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这一古建正在维修。12月19日晚,维修工人下班后,古建筑突然起火,虽然村民奋力扑救,消防员也赶来,但这幢号称祁门县最大的古祠堂,还是被烧掉三分之二。
明代宗祠被烧掉一大半
“祁门县最大的古祠堂‘一本堂\’起火了”。12月19日晚6时许,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接到报料,得知祁门县芦溪乡奇口村的明代郑氏宗祠发生火灾。“一本堂”又名“唐大司徒郑公祠”,始建于唐代原为家庙,毁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大修于民国,总面积1533平方米,名列祁门榜首。这座祠堂是省级文保单位,木构件等极其精美珍贵。
当晚,记者从黄山市多个相关部门确认了这一消息,市文物部门负责人也连夜赶去现场。当晚,火势得到控制,但这座共有三进的宏伟古建筑,烧掉近三分之二。
12月20日上午,记者赶到现场,看到古祠堂的后进全部和中进大部分都焚毁了,粗大梁柱、精美的木雕构件,如同焦炭,石质的大梁石础,有些也烧裂了。
一两百名村民参与救火
“傍晚5点多,工人下班没一会,祠堂门就锁了”。祠堂隔壁的村民郑亚香称,她突然发现有浓烟飘进自家屋子,发现是祠堂屋上着火,就赶紧喊人。
“我接到报告,立即骑车喊大家灭火。”村干部汪翠珍说。之后,赶来的村民用脸盆、桶从祠堂对面的河里取水,跑到屋顶脚手架上往下泼。但是,水量和送水速度都跟不上,火势越来越大,村民冒险跑到屋顶四处泼水,一两百村民的共同努力,让火势蔓延得到了一定控制。
祁门县消防部门接警后迅速出动,但距离四五十公里,小部分山路狭窄且坑洼严重,夜间行驶困难。消防官兵赶到后,将大火扑灭。经奋力抢救,祠堂后进全部烧毁、中进大部分梁架烧毁,中进前的两边廊庑和前进得以保存。
“有的村民脚都被扎伤了。不是大家拼命,第一进也保不住了。”村民郑永传说。
查明原因后处理责任人
很多村民称,火灾发生在维修人员下班后不久。下班前,工人们还用焊枪在屋顶施工过。据此,他们怀疑事故有施工及监管不到位的因素。
20日,黄山市及祁门县的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在勘察现场,调查原因,省文物部门也派员赶到现场。“对村民提出的火灾原因分析,我们已在调查。不过,还要对其他可能起火的因素进行排查。”黄山市消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祁门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将在查清事故原因后,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处理。公安机关也迅速控制了相关人员,连夜问话,调查在抓紧进行。
本报记者 吴永泉 摄影报道
郑氏宗祠受损严重。
新闻推荐
5·19 安徽60余家景区端出惠民大餐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