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深山点“心灯”
他二十九年如一日,在深山教学点教书育人,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
本报记者吴江海本报通讯员谢世兵
层峦叠嶂的皖赣两省交界处,山高林密、交通闭塞,祁门县祁红乡永胜村棕里村民组,就坐落在海拔886米的高山上。 9月8日下午,琅琅的读书声又回荡在这边远的乡村。 47岁的戴佳仁像往常一样给3名孩子认真上完课。
放学后,他匆匆吃过晚饭,来到学生陈玉鑫的家里,与家长陈子良在饭桌上聊开了:孩子的性格有哪些特点?在学校适不适应。家访完3位学生,回到宿舍,已是深夜10点多了。
教师节前夕,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教育部办公厅表彰了100名“全国师德标兵”,29年如一日坚守深山教学点的戴佳仁榜上有名。
戴佳仁是祁门县祁红乡榨里村人,山里生山里长,从小渴望走出大山。然而他最终的人生选择,是留在深山里,做山里娃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986年秋,18岁的戴佳仁高中毕业,成了乡里一名代课教师。儿时的同学、村里的邻居一个个走向山外,他也曾犹豫和彷徨。然而,山里孩子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让他一次次放弃了走出大山的念头。
1992年,听说永胜村棕里教学点缺人,戴佳仁主动要求前去任教。那里不通车,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每个周末往返家里,要翻山越岭走20多里,沿途还常有毒蛇、熊、野猪等出没,但他起早摸黑、风雨无阻,不误一节课。
棕里教学点覆盖4个村民组,最远的孩子上学得走20里路。戴佳仁与另一位老师主动当“保姆”,轮流烧水做饭,负责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办起了当时全乡唯一的寄宿制学校。每到周末,护送所有孩子安全离校,戴佳仁才独自回家。
祁红乡是祁门县劳务输出大乡,许多学生是留守儿童。戴佳仁经常在课余时间陪孩子们看书、讲故事、做游戏,最在意的是孩子的安全。有一次,一个学生做作业时误吞了一小截铅笔上的橡皮和金属护片,他立即拨打120。从学校到县城医院有50多公里,他自己便骑着摩托车带着学生边送边迎,半路上才把孩子送上救护车……
1993年,戴佳仁成了公办老师,有机会调到山下条件好些的学校,但他想想,放弃了。他说,在棕里教学点待了20多年,与村民结下深情厚谊,舍不得走了。戴佳仁自豪地说,别看这小教学点,走出了十几位大学生,有的还读上了研究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带着孩子外出务工去了,戴佳仁的学生越来越少。上学年只有10个学生,最大的8岁、最小的5岁。学生小、班级少,但教学点的课程不减,语文、数学、品德、体育、音乐一门不少。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戴佳仁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探索复式教学。他自学取得双大专学历,还撰写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等教学论文。
今年4月,棕里教学点的另一位老师戴小民突发脑溢血住院。戴佳仁二话没说,主动揽下了教学点所有教学、管理事务。今年9月份,新学期开学后,教学点只有3名学生,老师也只剩下他一人,但戴佳笑着说:“山里的孩子总得有人教。只有一个学生,也要站好岗……”
新闻推荐
吴笑梅,歙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徽州特色系列剪纸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在业内被誉为“徽派剪纸风格”的代表,并在多所学校开设剪纸课程,传承技艺,培养...
祁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祁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