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镇馆之宝·春秋时期的青瓷虎形器

安徽日报 2015-06-19 16:57 大字

■ 刘东

皖南、苏南和浙北地区是我国原始青瓷的产生地,安徽省的江南地区发现有大量先秦时期的土墩墓,尤以1959年至1975年,屯溪奕棋飞机场发掘的八座土墩墓最为著名,共出土原始青瓷器311件,品种多样,造型各异,反映两周时期皖南地区原始青瓷器制造的高超水平。1959年,文物工作者在屯溪西郊采集到一件原始青瓷虎形器,此器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皖南原始青瓷器中的佼佼者。此物现藏于安徽博物院。

原始青瓷虎形器,年代为春秋时期,高23.5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16.5厘米。器物外观呈椭圆柱体,形似提梁壶。前有流作虎首状,虎首表面刻有胡须和眼睛,虎口张开,即为流口。器顶部中段置半弧形提梁,提梁之上塑一只兽首(似犬),提梁之侧为椭圆形器口,整体观之,如一只小犬探头向器口内饮水,造型独特。器身肩部及上腹部刻划有一周纵向曲折纹,下腹部刻划竖线纹及菱形纹饰。整个器物形体规整,胎体呈灰白色,施淡黄色釉,釉薄而均匀。全器形如一只生气勃勃的老虎,张口、翘尾,生动活泼。在当时的条件下,有如此工艺水平与审美意趣实属不易。

另外,纵观整个器型,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溺器(夜壶)青瓷虎子有诸多相似之处,或为溺器之雏形。而关于这件器物的生产原料与产地问题,专家研究认为,制作这件原始青瓷虎形器的原料属于高岭土,与安徽省祁门县的瓷土很接近,属于安徽省的“原创”产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关于原始青瓷器,学界一般认为是在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称:“瓷,瓦之坚者也。 ”可见,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且比陶器质密、坚实。而所谓“原始青瓷”则表示其为瓷器生产的雏形阶段,虽然与成熟瓷器相比,其烧成温度偏低,胎体没有完全烧结,釉层薄而易剥落,但是与之前的陶器相比,又有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是原始青瓷器已选用瓷石做坯料,不仅提高坯体的白度,而且提升瓷坯的耐烧温度,增加坯体的强度,减少瓷器在锻烧过程中的变形;二是原始青瓷器的烧成温度从陶器的1000℃提高到1200℃左右,增强胎体的烧结程度,使胎壁坚硬,不易渗水;三是原始青瓷器开始在器物表面施釉,器物光泽度更高,便于洗涤,从无釉的陶器到施釉的原始青瓷器,无疑是陶瓷生产工艺的一大飞跃。

新闻推荐

千里助学二十载

■ 本报记者 张岳11月6日,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资助祁门县希望工程20年纪念仪式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第一批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资助对象盛慧芳。现如今,在杭州工作生活的盛慧芳,想起20...

祁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祁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