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根雕抱团发展助农致富
□ 王 武
晨刊讯 这几天,在祁门县渚口乡罗村根雕市场的作坊里,农民出身的渚口根雕协会会员叶长青十分高兴,因为他又发现了一块品质上乘的根雕原材。经过几天的加工,历经了设计、去腐、打坏、糙打磨、细打磨等10多道工序,一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完成了。
根雕这种源于民间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祁门县是林业大镇,森林资源丰富,枯树较多,天然藤根资源丰富。在S326线的闪里镇、渚口乡的根雕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头几年主要是家庭小作坊式经营,得不到较为规范的管理。农闲则卖,农忙则丢,多数作品是从山上挖来的废弃树桩,然后根据其外形,稍微雕刻处理,造型不美观,产品也粗糙,艺术价值更谈不上,农民只赚得一点辛苦钱。为引导农民从一产向二、三产业转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文化旅游品位,祁门根雕作品也在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根雕创作也由创造艺术向产业方向发展。在一些有心的根艺艺人影响下,朽木经过艺术加工,以巧藉天然的生动气韵,趣味无穷的艺术魅力,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变成了财富。
为此,作为祁门根石艺美术学会会长的张疆模功不可没。张疆模现在是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从事根雕事业已经27年了,1989年他就辗转在各个城市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手艺。三年后,手艺成熟的他放弃了外地的工作,选择了回到家乡——闪里镇发展根雕事业。这其中原因除了想壮大家乡的根雕文化外,更是看中了家乡的生态和特有的根雕资源。
祁门根雕产业骨干队伍稳定,群众基础广泛,2013年7月成立“祁门根石艺美术学会”,加速根雕市场规模及规范化管理,不断拓展根雕产业市场。在学会成立伊始,张疆模和相关人员一起对周边乡镇根雕从业人员进行了整合,明确了学会的生产与销售分工。就根雕艺术创作,张疆模经常与学会会员进行交流探讨,多次深入省市开展专题调研,并聘请省内外名家对其进行创作指导,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在他的根雕创作中,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器物等根雕艺术形象作品,都是以废弃树根进行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制作出来的。几十年的根雕生涯中,张疆模注重传统雕刻工艺与现代雕刻艺术相结合的理念,博采众长,创作了一批唯美大气、独具匠心的根雕作品,屡获美誉。2013年11月,其创作的作品“心花”获得了中国第十五届根艺石艺博览会刘开渠根艺奖金牌。
如今,根雕产业以人气促市场,以市场促发展。从S326过往的客人不断地留下来,根雕产品走出了大山,博得了周边各省众多游客的赞赏,产品开始销往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祁门县根雕产业集中的闪里镇、渚口乡就拥有根雕大棚34个,祁门根石艺美术学会会员72名、闪里镇和渚口乡根雕协会会员127名,每年还有十几名村民陆续加入,这两个乡镇从事根雕的村民近2000人,每年可为当地村民带来2000万元收入。
新闻推荐
·徐国飞·作为家长,希冀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女当如花木兰”的思想驱使下,为了保“唐僧”西天取经,习惯用自己的意念为孩子画一圈,一天干什么不干什么,分割得条块...
祁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祁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