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鼎的规模与形制如何?由谁设计制造?鼎上铭文是何内容?设置国家公祭鼎的意义是什么——揭秘“国家公祭鼎”
三足两耳鼎 东周形制南京造
国家公祭鼎采用“三足两耳”的器型,以在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用来祭祀的礼器、最大的圆鼎“楚大鼎”(又称“铸客大鼎”)为原型,按等比例放大铸造,既保存古代青铜器的古朴之美,宏伟壮观,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有纪念碑、和平大钟、灾难墙等其他纪念物相协调,又与祝贺、庆典用的“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等器型相区别。
鼎高1650mm,上外口径1266mm,内口径1156mm,耳高498mm,足高915mm,底座为高450mm,长宽各2000mm的黑金沙石。铜质的鼎身和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
该鼎的设计还充分凸显了“南京元素”,设计团队包括中国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工业学院等。据设计者之一、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邬烈炎介绍,鼎上颈部和两耳侧面纹饰以南京市常见绿色植物的枝叶为图案元素,象征着绿色和平、生命重生;铜质底座部分铸有南京标志建筑城墙图案,象征首次国家公祭举办地;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鼎足上端采用犀角纹,足下端为象腿足形,两足在前,一足在后,圆睛张目,粗犷有力,象征中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160字铭文 287字记事
在国家公祭鼎正面,用骈文体写成的铭文共160个字,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对遇难同胞的痛悼、祭奠,以及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
鼎的后侧左右两边则铸有记事,共287个汉字,楷体简体字。详细记载了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办首次国家公祭的事实。
设置国家公祭鼎的意义
设置国家公祭鼎的意义有三。
一是国家重器体现国家礼仪。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首次以国之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以鼎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有助于突出祭祀主题,营造庄重氛围。
二是铸鼎记事纪念国家公祭。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铸鼎记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制,更能表达公祭活动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的现实意义。
三是铸鼎铭史强化历史记忆。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之痛。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凝固社会记忆,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据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新闻推荐
王学军在寿县调研时强调抓住有利时机全力开展抢收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本报讯 (通讯员 宗禾 记者 吴林红)6月5日,省委书记王学军深入六安市寿县检查指导夏收工作。他强调,要把夏收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组织精干力量,全力开展抢收,确保夏粮...
寿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