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关注生育意愿 绕不过“后顾之忧”
■ 周 畅
从去年1月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至今,安徽省已有2.8万个符合“单独”条件的家庭领取了“单独两孩”准生证。截至去年底,全省有约7800名“单独两孩”出生。
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之前,省相关部门曾进行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城镇家庭目标人群(符合“单独”条件的)有31.75万,有意愿生育“二宝”的家庭占60.21%,约有19万对夫妇符合条件并愿意生育“二宝”。预计政策实施后,全省2014年将发证4万至5万张,但实际申领的数字并未达到预测,也没有出现预测的“生育潜能大释放”和“生育堆积”现象。省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目前来看,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还未想好要不要生“二宝”,有的则是不愿意生了。对于是否要生育“二宝”,很多育龄妇女更加理性。
一年时间过去,公众看到的是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并未出现担忧中的“井喷式”增长;但人们看不到的是,随着“单独两孩”生育期的到来,养育、医疗、教育等资源问题正逐一碾过诸多“单独”家庭的心头,成为他们躲不开、绕不过的“后顾之忧”。
调查发现,由于经济压力、女性职场压力、孩子养育压力等,一部分人尽管在政策范围内可以再生育,但对于是否实现再生育持谨慎态度。今年35岁的汪琴是合肥某社区的工作人员,自从“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后,她陷入了纠结。如果要“二宝”,势必会对她的工作产生影响。“要工作上的发展还是家庭上的和谐,对我来说是个单选题。 ”汪琴显得有些苦恼。
据了解,职业女性普遍在此问题上犹豫不决,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再到上幼儿园,这期间母亲将大量甚至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照顾孩子和家庭上。 “如果生两个孩子,不仅工作年限大打折扣,精力上也不够投入,很多女性不能不考虑职场的竞争压力。”汪琴说。今年28岁的陈倩芸则坦言:“再生一个孩子增加的教育、医疗等经济成本太高,而且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到时他们的养老费用加上抚养孩子的费用,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从精力上都无法承担。 ”
现实中,“养儿防老”成为一些“单独家庭”养育两孩的主要动因。居住在寿县寿春镇民主社区的张营营第一个孩子已经4岁,去年申请办理了“单独两孩”的生育证,她认为“家里只有一个小孩的话,以后一个人要赡养4个老人,负担会比较重,考虑到养老觉得还是再要一个小孩。 ”
家住合肥市世纪阳光花园的陈女士是一位 “二宝”准妈妈,“做产检的时候就发现哪家医院都是爆满,第一次产检打算去家门口一家三甲医院,8点不到就去了,大厅里早就坐满了人,护士说早上6点半就开始挂号了。”陈女士说,产检期间她学会了网上预约等各种抢号攻略,不过还是担心分娩的时候会没有病房,已经在提前预约了。
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郭宇雯表示,“单独两孩”放开之后,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我一个人接待门诊的人数从以前的几十人到现在几乎每天都100人,床位也爆满,到最高峰期加床都没有地方了。医生每天不敢休息、不敢生病。”郭宇雯坦言,随着“单独两孩”的放开,医疗资源不足更加凸显,尤其是城乡医疗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省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认为,随着“单独两孩”政策开放,第一批领取生育证的家庭将逐步进入生育期,今年3月至4月或将迎来第一批申请“单独两孩”生育证家庭的生育期。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吴家良表示,学生增加是按照人口增加测算的,每增加1000人,可能增加30名幼儿上幼儿园,“单独两孩”政策对于学校的影响相对比较滞后,预计3年至6年后才会有所体现。但陈女士已经开始担心:即将出生的“二宝”会不会像之前的“金猪宝宝”“奥运宝宝”一样遭遇“入托难”“入学难”……
新闻推荐
笔者在寿县农村调研时,一些基层群众反映:前些年,“村村通”水泥路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实施之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出行,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是乡镇与乡镇之间仍有一些“断头路”尚未消除,“村村...
寿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