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豆腐专业村渐成“白富美”陈郢村新建污水处理站,配备专职保洁员,治理脏乱差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3-10-25 11:08 大字

[摘要]陈郢村新建污水处理站,配备专职保洁员,治理脏乱差

“庭院是工厂,车间在厨房。细白豆腐块,飘香到四方。”在淮南市西部的淮河边上,有个远近闻名的“豆腐村”。这个村的名气不仅仅因为过半村民都从事豆腐行业,还与它的环境“蜕变”不无关系:短短两年时间,这个曾经脏乱不堪的村旧貌换新颜,成为一个美丽、整洁的新农村,这就是潘集区祁集镇的陈郢村。

豆腐作坊开遍全村

10月18日,从淮南市区一路向西,不到一小时,就到了陈郢村。刚进村口,放眼望去,村庄布局整齐划一,楼房粉饰一新,绿化带、景观水塘、凉亭等景物颇为养眼。

走进村落,阵阵豆香从农家小院飘来。记者随手敲开一处民居的院门,女主人祁雪荣正在自家庭院里忙着做豆腐。

据祁雪荣介绍,她家从爷爷辈就开始做豆腐了。现在她每天和工人一起要做1400斤豆腐、豆干、千张,而她的丈夫则负责到寿县固定经销点批发销货,一年下来,两人能赚10多万元。“现在,做豆腐已从纯手工变成半机械化,卖豆腐也不需要走街串巷叫卖。 ”祁雪荣笑着说道。

豆腐村养育着豆腐人,传统手艺一代代传承至今。陈郢村村委会主任曹云涛告诉记者,全村共586户村民,有100多个豆腐作坊,除去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大多数人家都在做豆腐,已推出嫩豆腐、老豆腐、千张、素鸡、豆腐干、香干等十几个品种,每天生产豆制品近30吨。其中大部分由村里几名大户负责统一销往合肥周谷堆批发市场,少量则拉到周边地区出售。 “陈郢村本来人均耕地就比较少,而三年前国家又以48100/亩的价格,征走了1400亩地,地就更少了,必须把副业做大。”曹云涛说,去年全村豆制品加工业产值就达7500万元。

标本兼治“脏乱差”

“咱这里豆腐加工作坊多,产生的污水也多,村里路边、墙角哪儿淌的都是,味道酸臭刺鼻。”村民告诉记者,别看“豆腐村”现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以前的环境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2012年陈郢村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获得省、市、区拨付连片整治项目资金1000万元,头一件事就是对542户住宅内原有排水设施进行改造,统一了污水管网,新建了太阳能污水处理站(日处理500吨);还建设垃圾房26座,购置垃圾桶90个,配备6名专职保洁员,每日对村内卫生进行清扫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同时,对村里30户困难户的旧房改造,每户补助4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建房款。 78岁的陈岁连是村里的困难户,领到了2万元的建房补贴。

村里的道路环境也得到了全面改善,共修建8条通庄路、98条通户路、3条主干道路,拆除占道危房及厕所猪圈670余间。目前,村内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陈郢村还发动村民实施村庄绿化,在路、房旁边栽植香樟、女贞等常绿树3460棵、花草18万余株。

环境治理的推进,也让村民养成了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村民陶华彬说,现在村里环境美了,道路畅通了,污水没有了,大家也不好意思不把自家卫生搞好。

打造豆腐产业升级版

人居环境变美了,生产方式改善了,村民发展豆腐产业的热情更加高涨。据了解,祁集镇现在正积极打造“豆腐村”升级版,首先规划投资500万元在村南建设豆制品产业园区,把陈郢村分散的家庭豆腐作坊统一在一起,实现集中加工、统一配送、统一销售、分工协作、抱团发展;其次,借助“淮南豆腐”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把传统豆腐加工产业与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

“镇里正在全力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园,计划开设QQ农场、瓜果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以特色农业带动旅游业发展。 ”据了解,“淮河风情一日游”码头、豆制品产业园已经获准立项,就等着招商引资开工了。“以后想欣赏淮河风景,来我们陈郢村就行了!从陈郢码头上岸,上观景台,吃农家菜,看做豆腐……吃喝玩乐一条龙!”谈起未来的陈郢村,村主任曹云涛喜笑颜开。

本报记者 张倩

新闻推荐

总是连阴雨 秋粮添“愁绪”专家表示,加强田管,可消除不利影响

专家表示,加强田管,可消除不利影响

寿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