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祖孙三代70年接力守护革命烈士墓园 李文传李学成李杰候选“中国好人榜”

淮河早报 2017-05-04 15:0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罗静)5月2日,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17年5月网络点赞评议正式开始。本月共推选出308名“中国好人榜”候选人。由淮南推荐的李文传、李学成、李杰入围候选名单,是诚实守信类21号候选人。

李文传老人因为部队首长临走前的一句重托,56年义务为长眠于凤台县板张集村头的14位烈士守墓,直到生命的尽头。老人去世后,儿子李学成牢记父亲的遗志,薪火相传,让陵园松柏长青、巍然矗立,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孙子李杰在爷爷和父亲精神的引领带动下,成为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的第三代守墓人。

李学成是李文传的二儿子,从1977年跟着父亲护墓,到现在已经40年。2004年3月5日,李文传在病重弥留之际,拉着李学成的手,反复叮嘱:“这些烈士都是我们的亲人,一定要好好守着、护着,不论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年的清明节都得去上坟,别忘了代我给烈士们磕个头!”为此爷俩在烈士墓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黑白照,至今仍被李学成珍藏着,时刻不忘父亲的重托。

正是父亲56年的坚守,让李学成这个第二代守墓人从小耳濡目染,心灵深处充满对英灵的敬畏。从2004年起,每年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李学成都学着父亲当年带自己的方式,带领儿子等一家人到烈士墓前一一为英烈烧上一刀冥纸,放上一串鞭炮,像祭拜祖先一样告慰英雄们,这一特殊家训也就一直传承至今。

原先烈士陵园土地面积较小,清明节前来瞻仰烈士的人越来越多,旁边地里庄稼常常被踩踏,地的主人对此很有意见,找到村里干部要说法。李学成主动要求把自己分的其它好地块与其对调。后来,在凤台县新四军研究会的努力和帮助下,板张集烈士陵园几经扩建,发展成一个占地12亩,拥有树木花卉约10万棵,集路、桥、亭、林、门、碑、雕、馆于一体的现代化陵园。

陵园内松柏苍翠,四季常青,花香木秀,成了当地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游人多了难免会留下垃圾,给管理带来麻烦,为了让陵园整洁,李学成白天清理卫生,晚上就睡在陵园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剪枝、修叶、除尘、擦拭,只为一家人的红色信仰和父亲的嘱托。

烈士陵园只有李学成一个管理员,经常忙不过来,他就会喊来全家人一起帮忙。老母亲、妻子、儿子、儿媳、孙子,大家齐上阵,把陵园修整好、照顾好。

如今,李学成的身边时常会有他的三儿子李杰的身影,李杰从2003年跟着父亲去陵园守墓,到现在也有14个年头了。李学成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算硬朗,就让儿子外出打工,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李杰心疼父亲,只要有时间,就会帮父亲一块看守烈士陵园,为墓地除草,为陵园花草、树苗打打农药、施施肥。

2014年春节,大雪纷飞。李学成在护园过程中,一不小心,摔个仰面朝天,损伤到后脑勺,昏迷不醒,通过抢救才捡回一条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护园的决心。

这几年,李学成由于身体伤病的原因,体力、精力较差了,他对三儿子李杰说:“等我干不动了,这份担子就由你承接了,这是你爷爷的遗训。”李杰听从了父亲的话,走上了三代人相传的守墓路。

如今,这片陵园成了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节日,特别是清明节,机关、学校、社会团体及周边群众都会结队前来参观、祭扫,在纪念碑前举行入党、入团宣誓等活动,追忆烈士事迹,学习英雄精神。这就是李文传祖孙三代守墓护墓的故事,经过口耳相传,为英烈事迹增添了鲜活的时代注脚。

仁、义、诚、敬、孝,平凡故事最暖心。目前网络投票活动正在进行中,投票网址:http://aaq.wenming.cn/survey/candidateDetail/508078进行评议,“顶”起感动人物,留下心得体会。

新闻推荐

农行淮南分行多措并举提升品牌形象

本报讯农业银行淮南分行坚持“以党建统领工作,以三严三实推动工作”指导思想,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良性互动,取得丰硕成果。该行始终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品牌形象和促进业务发展...

凤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