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体化背景下的淮南区域战略分析与思考 丁 昆

淮南日报 2017-04-23 06:00 大字

一、区域经济及其基本理论

区域经济是一个综合性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区域经济学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区域经济学表明:人们的生产与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在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中,人们总是会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区域经济关系。在区域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地区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该地区的发展、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十六大以来,中央非常重视区域经济及其协调发展。根据我国当时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四大板块”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近十多年来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已初步形成城市群区域发展基本格局。

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区(圈),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同时,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城市,又形成了如武汉都市圈、南京经济圈、中原城市群等二十多个有较大辐射影响力的城市群(圈)。近些年,在城市群(圈)的基础上,某一圈内城市提出要求与中心城市同城化或一体化发展的呼声。其中,同城化(一体化)进展快、影响大的有湖南“长株潭一体化”、西安与咸阳的“西咸同城化”、沈阳与抚顺的“沈抚同城化”等等。

由此可见,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多足鼎立的格局,一体化发展的态势不可阻挡。

未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要受到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约和影响,总体上要符合《2020年“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

三、淮南市区域战略的分析与思考

按照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地区或一座城市的发展必须具备必要的区位和资源优势。

首先,分析淮南市的区位与性质。从地域上来说:淮南市属于皖北沿淮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不是安徽省的主要中心城市;就其城市性质来说:淮南属于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或能源城市,是安徽省重要的重工业城市。淮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城市,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城市功能先天不足的工矿城市。

其次,谋划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劣势。

应该说淮南市具备发展的诸多优势:1.煤炭资源丰富;2.水资源比较丰富;3.南北地理分界线,气候适宜;4.移民城市,包容度较高;5.公、铁、水、航,交通相对比较便捷;6.比邻合肥、蚌埠两大区域性中心城市;7.城市化(城镇化)率较高;8.“较大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9.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另外,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淮南市城市地位(“五彩淮南”的形象定位,“两型城市”的目标定位,“一主两翼”的战略定位,“四煤”发展的转型定位,“四宜”城市的功能定位)基本准确,城市发展有了比较清晰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是淮南市未来发展不可多得的基础和优势。

毋庸置疑,淮南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单一,受政策形势影响太大;2.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3.非煤非公企业比例太小,就业压力较大;4.破产重组企业较多,下岗失业人群数量较大;5.工矿城市太分散,集聚度较低;6.经济总量不大,辐射影响力较弱;7.非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受合肥、蚌埠制约;8.少数干部群众会享受生活,勤劳不够;9.性格豪爽有余,服务耐心不足;10小富即满、安于现状,进取创业意识不强。

近年来,受经济形势的影响,淮南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都不理想,2013年淮南市在安徽省各市中GDP总量排名第11位,人均GDP第5位;2014年GDP总量排名下降一位,排名第12位,人均GDP更是断崖式下降5位,排名第10。2014年全国及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淮南市成绩位列最后,城市美誉度不高。上列所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淮南市的发展,不可忽视。

受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刻影响,近年来美国等大国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也因多重因素影响从连续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进入到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淮南作为安徽省乃至华东、全国重要的资源大市因产业过于单一受经济形势影响更加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多项主要考核指标在全省处于末尾。淮南市要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中摆脱困境、率先崛起,要按照新的一届市委市政府“1235”发展思路,坚定信心。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还要争取中央和省的区域政策,进一步拓展外部联系,高度重视谋划区域战略规划,在未来发展中争取抢抓机遇,抢占战略制高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启示我们:未来每一个地区或城市都难以独立或孤立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条件和区位同周边地区或城市协调发展,借势发展、抱团发展已成为必由之路。

目前与淮南市有关的区域经济或规划有七个,分别是:①两淮一蚌,②合淮同城(一体)化,③泛长三角,④中原经济区,⑤蚌淮一体化,⑥淮河生态经济带,⑦长江经济带。本文认为未来对淮南有重大影响的有三个,即合淮同城(一体)化,淮蚌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走廊)。

(一)合淮同城(一体)化

自2007年11月初淮南市委八届三次会议提出“合淮同城化”战略以来,两市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1.两市相关部门签订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2.皖江承接长三角产业示范区无名有实;3.设立合淮工业走廊(合淮共建区);4.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5.交通设施(公路、高铁、轨道交通等);6.民生工程(大别山优质水源);7.直供电等。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合肥市在全省的首位度也得到巩固,合肥经济圈的辐射影响力也会不断增强。比邻省会合肥,借势发展、错位发展,机会不容错过,大势不可逆转。对此,应该有信心和耐心,要有战略眼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能短视。

(二)淮蚌一体化

淮南与蚌埠同是皖北沿淮城市,空间距离不到50公里。淮南以重工业为主,蚌埠是一个轻工业城市,资源与优势互补,同属淮河文化,民间交往频繁,两市具有合作发展的天然条件,应该加快两市一体化发展。2013年11月6日,淮南市与蚌埠市正式签署《共同推进淮南——蚌埠全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标志着淮蚌一体、协同发展拉开大幕。“淮蚌一体化”不仅是打造安徽“第三增长极”,振兴皖北经济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两市加速前行的重要机遇。淮蚌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为,营造500万人规模的城镇密集发展区,形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中心高地”。

(三)淮河生态经济带(走廊)

2013年1月8日举行的第三届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首次对外发布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淮河经济带)战略研究最新成果。该报告提出:未来10到20年,淮河流域将成为继长江、珠江后的第三条黄金水道,大型货轮畅游淮河上下,沿淮的煤矿、铁矿、碱矿、盐矿将连成一体,成为一条煤盐化工产业带。

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通过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淮安、淮南、蚌埠、信阳四个核心城市的迅速崛起,四个核心城市带动十几个县级城市的发展,进而形成“一带三核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格局,并使之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淮河生态经济带主要涉及江苏北部、皖北沿淮,以及河南南部地区。淮河生态经济带(走廊)一旦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带动这些地区乃至整个淮河流域的经济大发展。

综上所述,淮南市未来区域发展战略优势明显,呈现三个方向的发展态势:向东南,谋求与合肥同城化发展,融入合肥都市圈,纳入皖江城市带,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并进而步入长江经济带;向西北,淮南市的凤台县和潘集区整体纳入中原经济区;向东北,通过与邻市蚌埠一体化发展,淮蚌成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中的一核。淮河生态经济带(走廊)规划一旦获得国家批准实施,对淮南必将带来有真正、实质性利好。

因此,在淮南市未来区域战略这个重要问题上必须具备多元化思维,积极追求区域政策的叠加效应,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淮南的未来前景无限,充满期待。

(作者单位:淮南市委党校)

新闻推荐

探索长效机制 建设美丽家园

本报讯4月19日上午,市政协副主席李国利前往凤台县朱马店镇,督察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李国利一行先后深入联民村、毕湾村,实地查看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进展,现场指导把整治工作深入推进。李国利要...

凤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