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书”的幸福时光
◆孙邦明
25年前,在省城合肥求学。双休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是和室友,去城东瑶海公园的跳蚤市场“淘书”了。
逛书店,买书蹭读,于我而言,是一件特别幸福与充实的事。校园周边林立着许多“高大上”的书店,我喜欢那里安静素雅的气息,袅袅的书墨香氤氲在你的左右,温润而舒适;再随意地捧上一本心仪的书卷,或站读,或靠读,或倚读,静享闲适的慢时光,安然而唯美。因那时因囊中羞涩,往往是爱不释手,却又无法独自的拥有而遗憾良久。跳蚤市场,自然便成为我的“淘金”之地了。不求爱书的新旧缺损与否,但求便宜地相拥枕读,便是最好的了。何况可能还有意想不到的小 “收获”,幸运地淘得某某大家的“经典”之作呢。
跳蚤市场,顾名思义,实际上是流动在城市人流之地的小商品货摊。便于逃税,它们轻装上阵,四处游击,择一隅打开随身背包席地而卖;耳闻有人大喊“城管来了”,他们便动作麻利,卷之就跑,像一个受了惊吓而四处逃窜的跳蚤一般,名字由此而来。它们的品种繁多,针线玛瑙,锅碗瓢盆,二手的图书杂志,陈旧的古董仿品等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秋高气爽之日,骑上租来的脚踏车,沿环城河的林荫小道,一路鸟语花香,畅快地向东,尽头便是开放的瑶海公园了。休息天的园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游玩的,锻炼的,休憩的,透气的,还有我们这帮隐身于市的淘书者,各自寻找着自己的目标与兴奋的源地。
公园里,人流集中之地,你便看到一张地皮膜上,泛黄的、卷边的图书杂志,分门别类、整齐地码列其上。别小看这些二手书贩,他们多数是兼职挣外快的读书之人。他们熟悉书市行情,深谙书身价值,知晓那些书时下流行,那些书还有市场,想讨价还价占他的便宜,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你使出浑身解数,口干舌燥,也难弄得到一本“好”书来。有时,他们也会左右窥望,偷偷地从背包里摸出一本,或两本最流行的新书来,神秘地贴耳细声问你要否。其实,你随便翻翻便晓,新书基本上是盗版,亦或是翻制的;细辨还有些缺页少字。然这些小小的瑕疵,都招不住那时的我们对获取新书的诱惑与向往,最终“性价比”高,还是俘虏了我们年轻学子的心与口袋。如若某次我们“淘”得非常便宜的好“货”来,咱哥们也会一激动,找个街巷的“土菜馆”,呼大吆二地搓上一顿,高谈阔论之中解馋过瘾,足矣。
记得那时大学里,都开设选修课程,其中一门叫经典作家著作选读。讲课的老师也号召我们买一两本相关原著补充来学,以深入理解,扩大眼界,提升理论境界。于是,我们便想碰碰运气,变通地用淘书来替代。经典作家的著作,多数是块“大部头”,页数多,新书价钱自然不菲,同时,语言晦涩难懂,出版年代久远,专业需求的人又少,旧书市场也经常难以觅到。比如像 《马克思恩克斯选集》(1至4卷),便是我利用好几个双休日,折返跑了许多趟,才幸运地从一个戴眼镜的老者那里“淘”得其中的两卷,其中1卷803页,2卷771页。后来陆续地淘得《毛泽东选集》全卷、《西行漫记》和翻版的《文化苦旅》《郁达夫文集》《朱自清散文集》等等地摊上的“经典”。后虽几次搬家,至今它们仍珍藏在书柜里,泛黄出十足的厚重来。
参加工作后,有了收入,去书店买正版的图书成了一件容易的事,不再有“淘书”的奔波、吵闹与冒险了。然无论时光荏苒,闲暇端坐书房,抬头仰望着它们,便能忆起那曾经穿梭于跳蚤书市,与摊主讨价还价,淘得心仪之书的兴奋场面来。那淘书的流金岁月,让我再次青春飞扬,幸福盈盈,正如作家陈忠实所言,“书有时不读,摸摸就是幸福的”。
新闻推荐
◆许昭堂贾猛历史上,合肥城隍庙有二:即庐州府城隍庙、合肥县城隍庙。《合肥县志》载:县城隍庙,“在南门土街。乾隆年,知县...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