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隍庙考
◆许昭堂 贾猛
历史上,合肥城隍庙有二:即庐州府城隍庙、合肥县城隍庙。 《合肥县志》载:县城隍庙,“在南门土街。乾隆年,知县陈大中建。 ”旧址在今天省立医院东大院内,久已废毁。如今合肥城隍庙是指原庐州府城隍庙,亦称郡城隍庙。
1、府城隍庙始建时间及主建人。在方志资料中记载不一。 《合肥县志》载:“在府学东北。宋皇祐时建,历代重修。有余忠宜公碑记,载《集文》。 ”《庐州府志》载:“府城隍庙,在府治东北。宋皇祐三年建,知府揭稽,朱镛先后重修。 ”《庐州府志》比《合肥县志》记载略详细一点,有始建具体时间,即宋皇祐三年(1051);有修缮者,即揭稽、朱镛二位知府。但《府志》《县志》都未记载始建人是谁。
关于庐州府城隍庙始建的来龙去脉,还有另一种版本,即余阙《郡城隍庙记》。曰:“合肥之城,江淮之岩邑也,其神祠在淝水南。浮图祖桂至元中由明教台寺来奉祠,传其子惠渊、孙宗樒,始作僧舍祠傍。樒之子可龙益募人钱为殿堂、门庑;继又得祠后废军廨及夏氏所施地,建别殿其上。龙尝以役请于皇孙宣让王助之。有司与郡人亦皆来助。 ”余阙认为,郡城隍庙始建于至元中期 (大约1280年前后),始建者为明教寺佛教徒祖桂,他的子孙先后接手续建(儿子惠渊、孙子宗樒、重孙可龙),历经四代,工期约55年,由重孙可龙完成了工程全部建设。在可龙建设期间,得到了当政者帖木儿不花宣让王大力支持,庐州官吏、百姓被祖桂四代的举动所感染,又在宣让王感召下,官方拨给庙宇之后的废旧军营,夏氏家族又捐献了庙宇旁一块闲地,庐州百姓有钱出钱,无钱出力,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如此者凡十有余年,而后克成。 ” (《郡城隍庙记》最后,在庐州官民,经过十多年共同努力下,重孙可龙完成了先辈几代人的遗志,大约在至正五年(1345),终于将郡城隍庙宇建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余阙何许人也?他生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3年),出生地庐州,卒于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战死安庆,谥忠宣。元统元年(1333年),31岁余阙参加科举考试,先是河南行省乡试第二名,又在会试中名列右榜甲等第二名,赐进士,入翰林。至正三年(1343)朝廷要修纂辽、金、宋三史,右丞相脱脱为总裁官,余阙又被召入翰林修撰,与危素负责《宋史》列传部分。余阙应是亲眼目睹城隍庙工程中期之后建设过程的人,又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撰写的《郡城隍庙记》应该是可信的。
2、明代时期城隍庙。合肥知名民俗专家牛耘先生曾是拜府城隍庙城隍老爷下记名子弟,他在《城隍庙旧话》记述,朱元璋登基后,为巩固封建统治,“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先颁一道圣旨:“城隍历代所祀,宜新封爵。 ”于是庐州府城隍庙被封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正二品;合肥县城隍庙被封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正四品。比同级的地方官爵高品尊。越三年,朱元璋再次降旨,取消城隍庙爵称,按当时行政建制称其职务,并命令全国县以上城市依照各官府衙门的规模都要修建城庙。合肥是庐州府治,有府衙门和县衙门,所以建有府、县二个城隍庙,由此看来《合肥县志》记载:合肥县城隍庙于乾隆年间由知县陈大中建,这一说法存疑。皇帝重视城隍庙建设,官府也不敢滞怠。所以,在明代揭稽、朱镛二人任庐州知府期间先后对府城隍庙进行大修缮。朱元璋极力抬举城隍庙的地位,最后又规定地方官上任时,必须向上一级或同级城隍庙宣誓就职。这就使城隍老爷成为管官、管民、管鬼、管神、管妖等一切都管的大权威。于是,求府城隍庙保佑的人纷至沓来,香火十分旺盛。
3、清代时期城隍庙。清代早期,“康熙十二年,府县官率士民敛财新之。各官朔望行香祈祷,俱集于此。 ”1673年,庐州官民曾对府城隍庙进行一次大修缮,官员经常至此烧香祈祷,保佑自己官运通、飞黄腾达。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攻打庐州时,城隍庙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庐州府地方官筹款重建,因经费缺乏,中途停工。光绪五年(1879),由李鸿章及三弟李鹤章出面募捐续建。大庙前旗杆矗立,山门口石狮相对,山门3间,左右耳房各5间;戏楼5间,两旁耳房各4间;大殿3间,两侧耳房各3间;大殿和戏楼之间东西厢房各12间。大殿前有铁香炉一座。东西供奉十殿阎王,并有阴司刑狱设施。新建的城隍庙气势恢宏,飞檐歇兽,尤以鬼神造型栩栩如生,富有人间百态,而获得“庐州城隍庙,三绝天下稀”的赞誉。
一绝,花戏楼按李鸿章要求,仿照北京颐和园的戏楼建造。戏楼紧靠山门,面对正殿,中间隔一大天井,雕栏画栋,为昔日最华美的表演舞台。
二绝,城隍庙塑像于威严中显示慈爱,令人敬畏。其木制活动身躯,可以站立、转头、抬手,观者称奇道绝。
三绝,立于山门西边走廊上的一匹泥塑白马,右蹄微扬,尾巴翘起,好似正在奔跑。据牛耘描述:民间传说每到夜深人静,神马就要离开城隍庙,奔大街,穿小巷,调查人间善恶,为民驱除害。甚至有老合肥人说自己听到过神马夜半奔跑的得得马蹄声。传说有个凌晨卖元霄老汉,曾亲眼看见神马浑身汗水奔回原处。传说不足信,但反映了李鸿章确实从京城请来了雕塑高手,所塑白马惟妙惟肖,赢得百姓的认可。
4、民国时期城隍庙。旧时民俗,城隍庙每年组织三次出巡活动,即第一次是农历清明节,出巡任务是捉拿地方恶鬼,叫收鬼;第二次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出巡任务是接访冤鬼屈魂申诉,叫访鬼;第三次是农历七月二十九日为城隍庙生日 (外地一般为农历十月一日),对改恶从善之鬼宽大处理,也叫放鬼。出巡队伍是清晨从府城隍庙出发,先导是身高丈余的黑煞神(肚里有人架着),手里挥舞着大竹帚,向前开路。接着是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判官、鬼卒打着各色旗子。大锣开道,穿着古代服装衙役、捕快举着“肃静”“回避”的虎头牌,一路簇拥着城隍老爷和娘娘的两顶八抬大轿缓缓跟进。随后是红衣香、板凳香、苦肉香队伍,紧随之后是踩高跷、旱地舟船文化人员,道士、道姑队伍压阵。据牛耘记忆,出巡队伍从今三孝口到长江路,转过九狮桥,经淮河路回到城隍庙东南侧卫衙大关停下,举行放焰口来赈济饿鬼、超度野魂,便结束出巡活动。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城隍庙出巡活动只保持中元节一次。抗战暴发后,被迫停止,从此未恢复。
城隍庙庙会活动也十分热闹,每年春节初三至初五三天,每次出巡活动是二天庙会。庐州府和合肥县大小官员、附近百姓都要前来拈香、礼拜,戏楼上有连台《目连救母》酬戏演出,小商小贩和游人也蜂拥而至,庙街顿成闹市。民国以后,废除了官员的敬香仪式,但民间的庙会活动仍然延续进行。
城隍庙有许多楹联,颇多含有劝人为善哲理。花戏楼上对联,上联“虚迹谈实事,莫闲看镜花水月”;下联“假象传真情,须认就暮鼓晨钟。”大殿对联上联“作恶者灭,作恶者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则灭;”下联“为善者昌,为善者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则昌。 ”在十八层地狱入口处有一联曰:“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
新闻推荐
每周三上午,在蜀山区南七街道丁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内,居民们或是跳着优美的广场舞,或是舞动着健身球,而站在最前面...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