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律师奉献西部“法律扶贫”

安徽法制报 2011-02-16 00:54 大字

“一个真正的职业律师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金钱不是衡量律师能力的唯一标准。我虽然没有能力去帮助那么多贫困群众,但是我会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帮助每一个案件的当事人。 ”2月14日,安徽省4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律师桂林、董阔、汪忠流、任向东回到合肥。在省司法厅举行的座谈会上,他们汇报了在支援西部法律扶贫岗位上的酸甜苦辣和工作感悟。

■◆高寒缺氧难不倒安徽律师

汪忠流律师支援的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从成都中转后,经过三天“汽车之旅”的颠簸,才到达目的地——白玉县法律援助中心。白玉县为藏区,属高海拔地域,刚来汪忠流就出现胸闷、头晕、缺氧、失眠等严重的高原反应,饮食习惯也与内地有很大的不同,不到一个月,他就瘦了一圈,体重减轻了十几公斤。

但他没有被这些困难所难倒,经调查了解后,他根据白玉县法律援助工作的现状,制订出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确定了工作重点。在半年时间里,就把往年平均只办3件左右的法援案件,提高到了10件,化解社会矛盾案件7件,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称赞。

同样来到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的董阔,面对5·12大地震给当地造成的重创,以及灾后重建、安置、拆迁、补偿、稳定等情况,不顾条件艰苦,全身心投入到法律援助工作中,共承办、协办法律援助案件80件,提供法律咨询500余人次,为当地政府、涉诉当事人挽回、避免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今年1月他被元坝区司法局授予“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首起法援案赢得社会信赖

任向东来到贵州省国家级贫困县——施秉县后,办理的第一个法援案件,是一起上访3年的拆迁信访案件。也就是这起案件,奠定了他在政府和群众心中的“地位”。

接访那天,为了达到最有效的处理结果,任向东采取背靠背的调查方式,分别对上访的当事人进行问话,让信访局人员进行记录,并对问话内容进行录音。通过给涉访的当事人讲事实、讲法律以及违法犯罪后的利害关系,促使涉访当事人之间达成了调解协议。任律师用熟稔的专业知识和务实的调解技巧,不到半天就帮助当地政府平息了这起长达3年的上访事件。

任向东以自己第一次顺利完成接访任务,赢得了当地政府的信赖和群众的欢迎。当地政府特将其聘为法律顾问,协助处理群体性纠纷。任向东利用担当法律顾问的机会,积极引导当地有关职能部门走上依法行政的轨道,成为当地政府依法处理疑难问题的得力助手。

■◆志愿者为被告人垫付赔偿金

桂林律师来到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后,就把每天的工作记录下来,其中发生在去年10月的一件故意伤害案让他记忆犹新。鲁国民、卢山本是无冤无仇的村民,但一天两人在另一村民家吃饭的时候,因喝酒发生争吵和抓扯,鲁国民将卢山推倒,并顺手捡起一块石头将卢山头部砸淌血。后卢山治疗花去医药费1000多元,经鉴定构成轻伤,鲁国民因此被刑拘9天后取保。为了化干戈为玉帛,桂林翻过一个个山头来到这个布依族村寨,在派出所所长的翻译下,耐心做双方的调解工作,最后促使鲁国民同意支付卢山医药费1000多元,分四次付清,并向卢山赔礼道歉。但家庭贫困的鲁国民连第一笔赔偿款都拿不出来,看到这,桂林从口袋里掏出250元当场代为鲁国民支付,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无比感动。

桂林说,看到村民眼中的泪花,自己心里一点不轻松。在我国西部由于法援律师严重短缺,大批贫弱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依然得不到满足。“我一定要百倍珍视这次难得的机会,为当地法援事业奉献自己的专业之长和满腔热血。 ”

·本报记者钟政林通讯员李友龙·

链接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自2009年开始启动,主要是在无律师县或中西部律师人才短缺的地、市、县设立“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站”,每个工作站派遣1名律师志愿者、1名大学毕业生法律志愿者。安徽省2009年选派了首位志愿者陈晨律师前往贵州省关岭县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受到当地布依族、苗族群众的欢迎。去年7月,通过自愿报名和层层遴选,桂林、董阔、汪忠流、任向东成为第二批志愿者,前往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以及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

新闻推荐

宾馆洗澡“洗出伤残”顾客起诉获赔六万

顾客起诉获赔六万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