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上,农村“宝贝”真不少
9月20日至23日,第六届中国(合肥)文博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记者在现场看到,收藏者们带来给专家鉴定的“宝贝”,大的有几十公分的佛像,小的小到指头大小玉石,还有各个年代的钱币、木料、瓷器。来鉴定的有不少农村“宝贝”。
23日上午8点半,鉴宝所需的300个预约号已被一大早赶来 “鉴宝”的收藏者抢空。
“这宝贝是我祖父传下来的,说是清朝的呢,一定要让专家给我好好瞅瞅。 ”排在1号的肥西上派镇刘大姐打开塑料袋,又掀开一层层包袱皮,取出了一块巴掌大小的椭圆形砚台。
“这是桥头镇的作品,砚是老砚,但不是清朝年间,而是民国的古砚,石质不错。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研究馆员刘静表示,这块砚台从材质、工艺、铭文上可以看出是民国时期的。而鉴别砚台也有一定的方法,如用手抚摩,滑润的石质就好,粗糙的石质就差。也可以掂一掂砚台的重量,重者好,轻者次之。
“得知有国家级专家免费鉴宝,俺5点钟就从家往这赶了。 ”从寿县赶来的一位老先生,从包里拿出了五枚“袁大头”,说是在自家建房时,从地里挖出来的。刘静从中挑出了三枚,“这三枚是真银元,为民国三年和民国八年,市场价均在几百元钱。可以继续收藏着。其它就是假的。你看这边齿,有些参差不齐,较为粗糙,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真银元是机制,边齿细致均称、规整划一。 ”刘静说。
记者发现,农村藏品中也不乏一些珍品。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庐江县老夫妇,带着自己多年收藏的木雕来找专家鉴定。 “这是一块人参如意的黄杨木摆件。因人参与人生近音,故人生如意。 ”刘静告诉记者,这块木雕雕工很细,寓意很好,虽是现代作品。但近几年黄杨木雕的价格水涨船高,这块黄杨木雕就价值30000多元。
“老祖宗留下来的,100多年了!您看这是不是清代四王中王鉴的作品呢? ”来自六安霍邱的四兄弟此时正拉起一米五长的四张画卷,让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研究员孔晨鉴定。
“年代很久远,但是不是王鉴的作品,要先打个问号。 ”孔晨将作品一幅幅展开,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分钟。 “这幅作品是啄食图案,印章坏了,看不出是谁的作品。但从纸张、画风相比王鉴那个时代来说,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是幅古画,赶紧裱起来要好好保存。 ”孔晨表示。
“如今农村收藏爱好者也多了起来,且好多珍品都是从农村收到的。但也有收藏不少是赝品,这也要看开点,自己喜欢就好。 ”现场鉴定的一位专家说,他告诉大家收藏重在乐趣,不要有赌的心理。
本报记者 李晓磊
新闻推荐
庐江县乐桥镇桂元村村民刘勤海利用龙王顶附近群山环绕的有利地势,种植十亩黑麦草和苏丹草,散养和圈养了七个品种100多只羊,年收入20余万元。他勤奋学习,掌握了养羊各项技术。徐梅生摄...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