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河长制”全覆盖高新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合肥晚报 2017-06-22 12:41 大字

高新区启动斑鸠堰河、岳小河、王咀湖、柏堰湖、蜀峰湾人工湖等辖区内主要河库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建设工作,同时在全区重点企业水污染防治设施设立智能监控体系,确保园区水环境质量实现在线监测实时掌握。 近年来, 作为中西部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高新区做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减法,加强督导、加强监管、加大投入、加强中水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合肥市组织的对全市12个县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中名列前茅。

“河长制”确保入湖水质

闹中取静,沿人行道边的一处阙口进入,豁然开朗……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的蜀峰湾,如今已成为市民嬉戏游乐的体育公园。两岸的生态林环绕着小桥流水,岸边几个老大爷悠闲地打着太极。湖中心,偶尔几只水鸭扇动翅膀,激起一池涟漪。

水清河晏还复来。和岸边锻炼的市民攀谈,才知道这里几年前竟是远近闻名的臭水河,污水浑浊,气味难闻,5、6月份集中爆发的蓝藻能将整片水域完全覆盖。

2013年,合肥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河长制”,市、县(区)、乡镇街道党委“一把手”担任各级“河长”,按属地管理原则一级抓一级,承担起全市所有河流湖泊的综合管治。

“‘河长\’的姓名、管理职责、监督电话都在这块公示牌上,发现河流水质有问题,市民一个电话就能找到相关责任人。”合肥市高新区天乐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负责蜀峰湾这片水域管护的“河长”李长峰,一边介绍“河长制”的实施,一边感慨这些年治水机制的完善。

“以往是水务、环保以及城管部门都有职责,但治理起来却各自都使不上劲儿。”李长峰认为,“河长制”实施的最主要作用就是结束了“九龙治水”,“不再是各部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而是‘河长\’负总责,统筹协调,各部门联动”。

前期清淤,对整片水域进行清洁消毒,栽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对湖体进行人工修复……如今的蜀峰湾水清鱼欢,今年以来没有接到一起市民投诉。

定期“走河“,发现问题限时整改

完善责任机制,强化考核问责,加强调度督查……高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建立目标考核及问责机制,对未完成水质改善、排污口整治目标等任务的各级“河长”给予诫勉谈话等8种不同形式的问责‘河长制\’下建起全方位治河监管体系,有力改善了整体水环境。

据介绍,高新区在全区主要河道、湖泊全面落实“河长制”,形成“河长”牵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格局。工委、管委会领导定期开展“走河”工作,对全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对于发现的水环境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高新区“河长制”管理工作问题处置督办单》,督促相关单位限时整改。建立问责机制,管委会与各二级“河长”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督办考核,纪检、人事部门全程参与,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履职尽责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实行“河长制”管理公示牌制度,在全区主要河道湖泊的显著位置竖立起“河长”公示牌。对于相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也设立公示牌,方便群众对试点工程及试点效果进行监督。

为科学评价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全面理清污染账本,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和水质目标要求,高新区自我加压,委托安徽省环科院编制,在全市率先制定《合肥高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以此作为高新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科学支撑和指导依据。编制出台《合肥高新区地表水体水质监测方案》,加强水质监测,掌握水质动态变化情况,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数据保障及合理建议。

加强工作调度,创新推动。为加强信息沟通及时性、有效性、广泛性,区“河长”办创新建立了管委会领导、各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员参加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微信交流信息平台及QQ群,利用群策群力,实现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每周管委会例会上,对一周工作情况进行通报;每月印发《“河长制”落实情况专报》,对当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通过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发布、建立水环境质量预警机制以及实时通报相关问题及要求,确保各责任部门快速、及时、有效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反馈问题解决的进度,从而切实推动园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

创新引领,加减法治水

用好管理手段,综合施策,做好水环境治理“减法”。积极探索园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新方式,制订了《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导意见》,加强污染源头控制。严格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在合肥市核定的基础上,园区内企业一律再严格5%,严格控制园区污染物总量排放。全面实施截污纳管攻坚战,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提高管网覆盖率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做好河道湖泊以及排水设施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高新区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尝试开展排水设施网格化排查社会化管理试点工作。引入具有专业物探资质的社会单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通过专业技术队伍补充完善高新区网格化排查工作。同时,创新工作思路,环保部门与建发、城管及相关合作园区形成工作备忘录,在建设项目进行环保验收前提前介入雨水管网管理工作,形成联动机制,强化城市排水管网管理。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实施初期雨水截留并加强市政管网错接漏接排查整治,减少城市面源污染。

打造精品生态工程,做好水环境治理“加法”。扎实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认真谋划并开展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打造生态修复精品工程,增强水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高新区构建了“一山两湖”的整体规划,目前已基本完成环巢湖二期王咀湖、柏堰湖重点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实际投资近3亿),并以生态治理为契机,将其打造为风景优美、自然生态、人文气息浓厚的生态湿地景观公园。加大资金投入,推行水环境治理试点工作。围绕提升园区水环境质量,2014年投入资金近600万元,重点实施蜀峰湾人工湖(北湖)、斑鸠堰河、蜀山汊东渠等重点敏感区域的生态修复治理试点工作。推进园区黑臭水体整治。高新区列入合肥市考核的三个黑臭水体整治项目总投资约为2000万元,其中浮山路水渠(燕子河路—习友路)整治工程已完成;大蜀山分干渠整治工程,正在进行渠道清淤、岸线、边坡整治。蜀峰湾南湖治理工程由市林园局实施,已基本完工。

探索低碳资源,推行中水回用加强水资源利用。为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城市,高新区将中烟、娃哈哈作为中水回用的试点项目推行企业,创新工作思路,将中水回用范围推广到城市绿化、园林灌溉以及道路保洁等杂用水,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洁净水,又可以减少排污。同时,积极鼓励园区单位使用中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对我区建设节水型城市和国家生态示范园区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智慧监控,落实园区河流湖泊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高新区启动斑鸠堰河、岳小河、王咀湖、柏堰湖、蜀峰湾人工湖等辖区内主要河库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建设工作,同时在全区重点企业水污染防治设施设立智能监控体系,确保园区水环境质量实现在线监测实时掌握。目前方案已完成专家评审,待报请管委会审核同意后正式实施。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治污责任,谋划建立园区排水管网水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从而提升各二级“河长”单位出入境雨水管网水质预警预报能力,目前方案正在编制。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自“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以来,园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蜀峰湾北湖水质从原先的地表劣五类提升至地表三四类(环境信访数从过去的年年投诉下降为零),斑鸠堰河、岳小河等派河上游支流目前水质情况也基本稳定在地表四类水,环境效应明显。

公众的“获得感”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应,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对公众的满意度调查中,公众对园区水环境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市民休闲游玩人数持续增加,同时也带动了园区商业入住和土地价格的提升,经济效应明显。

水环境整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据介绍,高新区将充分认识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和环境治理思路,坚持生态环保优先,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杆区和环境管理创新示范区,为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军

新闻推荐

□ 短新闻

6月21日,夏至日,巢湖市举办第五届柘皋夏至民俗文化节。当地群众通过赶集早茶汇、吃早茶,表达他们对劳动者任劳任怨精神的敬重。图为服务员上早茶早点。▋张发平文/图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帮农民工讨回血...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