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式”发展中的大智慧——三城考察手记之三
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舍得,不是舍与得之间的日常计较,而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未得、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胸怀和智慧。“舍得”施用于一座城市的发展,便是“舍得式”发展。合肥,无疑是当今“舍得式”发展的标杆之一。想要领悟其中的大智慧,一定要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合肥经济发展的“脉动”。5月5日、6日,济南党政考察团在合肥先后考察了9个点位,寻找到了“舍得式”发展的现实注解。
“舍得式”发展的精髓,就是先舍先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众所周知,科教资源是创新创业的动力之源。但一项有潜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可能需要数年甚至十年,你等不等?一个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需要先期投入几十亿元,你投不投?一个事关未来的发展战略需要穷尽全力去争取,你干不干?等与不等、投与不投、干与不干——城市需要取舍,不同的抉择自然有不同的结果。面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合肥义无反顾地都选择了前者。
舍得,是一种胸怀。为什么国内高校愿意到合肥去?为什么科研人员愿意到合肥工作?为什么很多人愿意把成果拿到合肥来转化?这里的人有舍得的胸怀。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率领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量子技术的研究。经过长期的研究与科学实验,量子技术终于走到了产业化的关口。合肥为量子技术研究与试验创造了良好环境,近期更是投入20亿元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国家实验室核心区。而为了引进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投入了30多亿元,建设37万平方米的实验室……这些“先舍”的大手笔令人惊叹。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与济南考察团交流时非常坦率:“全国各地都在争名校,人家为什么要来合肥?我们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要编制给编制。在这种支持力度下,越来越多的高校聚集合肥。我们的眼界应该放长远,不应当局限于哪项科技成果能快速转化成为生产力。只要先把高校引进来,只要人才在这里、老师在这里,今后的‘溢出\’就能把科技创新带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在这份舍得胸怀下,合肥吸引了86名两院院士,225名海归人才进入国家“千人计划”。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评价,合肥基础科研实力位居中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今年1月,合肥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这是上海之后的全国第二个。
有一种舍得胸怀,才能成就大格局,才能干成大事业。安徽省委、省政府同样拥有这份舍得胸怀。为了聚焦省会发展,安徽把整个巢湖划给合肥,将巢湖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合肥面积一下子增大到1.14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增多了,拉动城市向迈向“大湖时代”。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合肥的区位优势,安徽在高铁线路规划上注意向合肥倾斜,逐渐形成“一横两纵四射”的“米字形”高铁路网布局。
“舍得式”发展的关键在于敢于“舍”、善于“舍”、真正“舍”。于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合肥正紧追着济南:现在合肥生产总值就比济南少200多亿元,但增速比我们高两个百分点。“济南是个老大哥,但一不小心我们可能就跟老大哥并齐了。”这句当地领导的玩笑话透露出合肥加快发展的自信和底气。济南再不加快发展,很快就会被合肥赶超。这份“舍得式”发展的大智慧,济南值得拥有!
新闻推荐
合肥正打造“城湖共生”的美丽城市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