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念深入城市“骨髓”
[摘要]合肥正打造“城湖共生”的美丽城市
2009年,中博会曾经在合肥市举办。如今,8年过去了,第十届中博会将再次把中部六省和四方宾朋汇聚在这里。八年弹指一挥间,这座城市展现出的蝶变,将让人惊叹。如今的合肥,将通过一大批精品城市项目的实施,管理质量的提升,朝着精雕时代迈进。
区划调整 “拥湖入城”城市面积扩大了40%
“大市不强,强市不大”一直是安徽省区域经济的缺憾。这大大削弱了中心城市的向心力,使得一些资源向邻近省份靠拢。2011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行政区调整,撤销了地级巢湖市;将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为县级巢湖市,交合肥市代管。
同时,原巢湖市下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行政区域调整后,合肥市辖4区、1市、4县,原巢湖市部分区域的加入,使得合肥面积扩大了40%,从近7000平方公里变成1万多平方公里。
合肥市的“扩容”有利于完善功能,扩大辐射范围,增强其带动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合肥经济圈。此举使得合肥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对产业进行有效布局。
同时,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合肥也成为全国唯一独立怀拥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也有助于更好地组织协调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更好地实现“拱卫长江下游生态安全”的重任。
定位提升 “头衔”增多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
当巢湖成为合肥“内湖”后,“大合肥”的概念逐渐为人所知,城市扩张和人口增加成为最显著的特点,而空间战略上的“1331”组团更是带来了城市格局的大开大合。此后,戴在合肥市头上的“头衔”越来越多,合肥市的城市定位不断提升,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2012年12月,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上,合肥市被确定为继上海、重庆、武汉、南京后的第5座主席城市。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合肥被正式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2015年3月,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合肥的战略定位是内陆开放型高地。
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合肥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
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批,合肥市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巢湖治理 打造“城湖共生”的美丽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幸福感最强城市”、“绿色生态城市”……一个个叫得响的头衔中,都少不了生态文明的身影。过去几年,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合肥市提出了“城湖共生”的理念,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城市。
水清天蓝是合肥人对于生态的期许,从“九招治霾”到“要发展更要青山绿水”,合肥一直积极投身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出“组合拳”,治理“加速度”,取得明显成效。
在落实总量减排上,合肥燃煤电厂和热电企业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完成脱硝,27个国家“十二五”减排目标责任书项目全部建成。减排成绩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
“有土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未来几年,合肥市将深入开展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力争肥西县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县、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继续创建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
管理提升 精品理念不断深入城市“骨髓”
九大高架桥贯通四面八方、新桥国际机场通航、高铁南站投入使用,米字形高铁初步成型、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通车……如今,经过多年大建设,合肥市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大格局大框架已然形成。
2015年,合肥市开启了“精品城市”建设的时代。此外,合肥市大胆创新,建立了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城市设计体系。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3月,合肥市获批成为“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市”之一。
3月31日,合肥市2017年城市建设暨城市管理提升年动员大会召开。今年,将对城市立面品质进行提升,涉及长江路、芜湖路、马鞍山路、金寨路等主次干道18条,总长约49公里。同时,对城市夜景进行亮化,突出 “水、绿、城、桥”等景观元素。
2017年,合肥将以净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着力整治城市道路交通与出入口、老旧小区与公厕、菜市场和摊点、城市立面与亮化、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的环境。如今,合肥市正昂首迈入“精雕时代”。晨报首席记者 方佳伟
新闻推荐
巢湖市民李先生(化名)驾驶电动三轮车途经家附近的道路时,车辆发生侧翻,不幸的是,乘坐在车上的妻子受了重伤被送往医院,最终因伤重身亡。事发后,李先生等家属认为,事发路段因为修路,之前的水泥路面被破坏,此...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