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加减乘除”促转型 “以港兴市”开新篇
[摘要]“加减乘除”促转型 “以港兴市”开新篇
做了20多年铸造的含山涌畅金属铸造公司,却因为环保问题被马鞍山市责令停产。不久前,这家企业拆除了小型手扳炉。该公司总经理刘焕仓心里明白:“环保不达标,企业肯定不能再生产。”去年下半年以来,仅含山县就改造转产、整合转移、退出转用,引进升级、重组升级、技改升级123家铸造企业、淘汰关闭119家“土小企业”,新上马一大批先进设备和绿色项目。含山县优化产业结构,只是马鞍山加快“调转促”的一个缩影。
抢抓“战略机遇期”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
淘汰落后产能做“减法”,只是结构调整第一步;产业焕发生机,马鞍山“加减乘除”一齐上。
还是在含山,还是铸造项目。去年8月11日,投资11.8亿元、年产8万至10万吨的中铁工业铁路机车配件生产项目和投资1亿元、年产1万吨的未来铸造自动化铸造生产线项目,同时开工建设。
年产能1万吨自动化铸造生产线,是含山县10个以上铸造企业一年的产能。该县现有铸造企业300多家,年产能长期徘徊在25万吨至30万吨,平均一家铸造企业不足1000吨。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含山县的决策者。
欲增先减,“淘汰”并不意味着压缩行业发展空间,而是为在经济新常态下主动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含山县转变思路,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大力引进优势项目。去年,国内第一家研发越野叉车的安徽皇珈叉车有限公司成功落户含山。 2015年,该县共引入鼎沛机械、皇珈叉车等113个新项目。以绿装新材料、节能环保、轨道交通装备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含山已逐渐形成集聚。
近年来,下行的钢铁产业对马鞍山工业和GDP形成持续负向拉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已是势在必行。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清醒地作出判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兴产业集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将成为马鞍山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增长极。
“当前是马鞍山的艰难转型期,更是发展机遇期。 ”马鞍山市委书记张晓麟说。去年,该市经开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后,马鞍山出台实施意见,设立专项引导资金,争做轨道交通行业的排头兵,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未来几年,市经开区将以马钢为龙头企业,其他企业为支撑,做大做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打造轨道交通产业走行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为马鞍山乃至全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由点到面的快速扩张路径。
近年来,马鞍山全力推进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精细化工、绿色食品以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去年,这八大基地实现产值750亿元,实现税收1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
从“因钢立市”到“以港兴市”
培育经济增长点
因钢而立的马鞍山,钢铁曾是该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马鞍山开启“调、转、促”新引擎,围绕产业链延伸、发挥港口经济优势、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努力实现从“因钢立市”到“以港兴市”的战略转移。
长江经济带建设列入国家战略后,马鞍山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去年以来,马鞍山持续演绎着“以港兴市”的“速度与激情”。规划引领、加快港口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交通网络、发展临港产业、打造载体平台……马鞍山人正在重构自己在长江经济带中的角色,增加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权重。
在该市市委书记张晓麟看来,当前,马鞍山市经济转型,既要做“钢”文章,也要做“港”文章,“要发挥港口和长江资源优势,发展港口经济,实现‘以港兴市\’。 ”
郑蒲港新区从2012年初新区设立到如今,郑蒲港新区依照“造城”而非“建楼”的理念,完美演绎了一座新城的蝶变之旅。在这里,安徽江北唯一的万吨级深水港码头——郑蒲港一期工程于2014年开埠运行;一座可成为华东总部基地标杆的总部经济园,正在耀眼崛起;一个园区百姓出门就能坐上公交的安徽新型城镇化国家级试点的示范区已然建立。
创新驱动增添发展新动力
去年10月31日,在2015海峡两岸(马鞍山)电子信息博览会活动现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泰尔重工、上海曦泰投资三方共同签订了智能制造产业园及产业引导基金项目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泰尔重工将在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设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亿元。
两年前,作为全球知名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台湾正崴集团决定在马鞍山投资建设科技园,打造在中西部地区首个项目。去年10月30日,马鞍山正崴科技园一期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年产值达60亿元。项目锁定智慧型手持装置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及工业机器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而作为高端装备的生产企业,华菱星马公司从研发到生产都依托 “互联网+”,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在发动机生产车间,一个缸体缸盖机加工仅需3到5分钟,误差在4微米以下。而做到这一点,物联网技术和数据监控起了大作用。
近年来,马鞍山出台各项激励扶持政策,激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推进技术改造,在创新创业中加速经济转型。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54个,市级136个,初步构架起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创新能力提升梯次跟进的格局。 2015年,该市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62个。新建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和省级青年创业园6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4万户,新登记注册企业5559家。
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做好转型升级的“除法”
“‘除法\’就是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做到‘有所必为\’。 ”该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将积极引导园区和企业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益,提升平均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单位能耗贡献率等。 ”
近年来,马鞍山市整合工业集中区,努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变“处处开花”为“集聚发展”,该市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做大经济体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此过程中,将整合工业集中区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出台了《马鞍山市工业集中区布局规划》,将原有的35个工业集中区整合为16个,以此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全市转型发展注入后劲。
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该市认真研究各乡镇的交通区位、工业基础、人口资源、基础设施等一系列要素对发展工业的影响,把发展工业的点布在最经济、最科学、综合效益最优的地方。
坚持“三规合一”、集聚发展。进一步明确园区规模面积、发展边界、土地性质、主导产业、功能定位等,促进土地利用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三规合一”,实现“布局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目标。
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根据工业集中区建设需要优化城镇功能布局,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扩张;通过完善城镇功能服务工业集中区发展,满足产业工人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需求,切实增强县城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
近期,该市正在大力实施“调转促”八大重点工程,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市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创新能力大幅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初步建成长三角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图为华菱星马机器人生产线。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李浩 通讯员王标)2月29日,巢湖市法院对淮南市“8·19”东方煤矿爆炸事故直接责任人之一、东方煤矿矿长于清泉涉嫌非法储存爆炸物品罪、非法采矿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一案作出一审公开宣...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